10月下旬,國家發改委急招相關單位研究天然橡膠進口的通知被市場解讀為利空,滬膠持續一個半月的振蕩區間被打破,空頭力量占據上風。然而,筆者認為,滬膠基本面從熊轉牛的根基未變,此次調整會在11月形成階段性低點,投資者可把握買入機會,布局12月和2014年1月、2月的季節性上漲行情。
利空因素透支殆盡
縱觀滬膠市場的利空因素,市場提及最多的仍然是增產周期和供應寬松。首先,據天然橡膠生產國協會(anrpc)最新月報顯示,今年1~9月,成員國天然橡膠產量(泰國、印尼除外)同比增長1.7%,逆轉了5月以來產量增速下降的格局。其次,市場對天然橡膠供應過剩擔憂再起,但同樣的利空因素對處于不同時期的商品的影響不同。例如,2011年2月滬膠處于牛市末期,價格在40000元/噸以上,利空因素會對膠價形成毀滅性打擊;但2013年11月,滬膠價格跌到了不足20000元/噸,同樣的利空因素卻無法對低價天然橡膠產生實質性影響。
至于發改委出臺利空國內天然橡膠市場的進口政策,從邏輯上講這是行不通的。天然橡膠是一種很特殊的商品,既有工業品屬性,又有農產品[-2.83%資金研報]屬性,既關系到民生,也關系到軍工。即使后期國內真的從泰國增加天然橡膠進口,也會有配套的對沖政策,而不會對國內膠價產生利空影響。因為目前物料和人工成本上升以及收入減少,已經嚴重打擊膠農生產積極性,長此以往必將對天然橡膠產業造成嚴重傷害。
利多因素持續積聚
滬膠市場主要利多因素是下游消費遠好于預期以及庫存持續下降。目前,相關數據顯示,這兩大因素利多程度不斷加深。中汽協數據顯示,9月中國汽車產銷數據異常靚麗,9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92.66萬輛和193.58萬輛,同比增長16%和19.7%。汽車產銷旺盛帶動下游輪胎行業回暖,1~9月我國輪胎產量和出口量分別為70857.73萬條和32378.00萬條,同比增長7.68%和4.3%,維持6月以來增速不斷提高的趨勢。
由于進口減少和消費增加,青島保稅區的橡膠庫存持續下降,從4月26日的37.11萬噸下降到10月30日的25.38萬噸,降幅為31.6%,基本恢復到正常水平。由此來看,消費持續向好和庫存持續下降形成良性互動,極大地減輕了天然橡膠現貨市場壓力,從而有利于滬膠期貨價格走高。
割膠淡季催升價格
天然橡膠生產具有明顯的季節性,表現為割膠淡季和割膠旺季。11月我國云南地區開始進入停割期,海南地區將于12月中旬或12月底進入停割期,次年的1月底到2月初越南、泰國北部進入停割期,2月中旬泰國南部、馬來半島、印尼的赤道以北地區,主要是棉蘭一帶進入停割期。
眼下進入11月,正是割膠淡季,天然橡膠供應開始逐漸減少,后期市場將以消耗庫存為主。因為這種供應特性,滬膠一般會在11月形成階段性低點,隨后的12月、1月、2月將迎來季節性上漲。據統計,滬膠上市以來,12月、1月、2月上漲的概率分別為56%、75%、63%。11月是滬膠一年中難得的季節性做多機會,不僅上漲的可能性大,而且漲幅均值也大,業內稱之為“撿錢行情”。從技術圖形上看,假定滬膠構筑頭肩底形態,目前正處于右肩形成期,還有500~1000點的調整空間。建議投資者把握11月的低點買入機會,分批建立多頭部位,持有至明年2月,擇高點出場。
來源:慧聰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