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30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審議批準《〈關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新增列九種持久性有機污染物修正案》和《〈關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新增列硫丹修正案》。新增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包括哪些?它們是如何被增列入公約的?它們在我國的生產使用情況怎樣?應對新增pops,我國已經采取了哪些行動?本版將針對這些問題一一解讀。
修正案增列10類pops
2009年5月,《關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以下簡稱《公約》)第四次締約方大會審議并批準將9類物質增列入受控物質清單,并最終形成了《〈關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新增列9類持久性有機污染物修正案》(以下簡稱《2009年修正案》)。
新增的這9類物質包括:α-六氯環己烷、β-六氯環己烷、十氯酮、六溴聯苯、六溴二苯醚和七溴二苯醚、林丹、五氯苯、四溴二苯醚和五溴二苯醚、全氟辛基磺酸及其鹽類和全氟辛基磺酰氟。2011年4月,《公約》第五次締約方大會審議并批準將硫丹增列入受控物質清單,形成了《〈關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新增列硫丹修正案》(以下簡稱《2011年修正案》)。
新pops增列過程
《公約》管控的pops為一類物質,其受控清單是開放性的,可在清單中增列科學認可的、符合pops特性的新物質。增列程序為締約方提名——pops審查委員會審查——締約方大會審議通過。
2005年至2010年,《公約》的科學下屬機構pops審查委員會(poprc)按照《公約》的附件d(信息要求和pops篩選標準)、附件e(環境健康風險評估)、附件f(對社會經濟的影響)等規定,對締約方提名的多種物質進行了反復討論和審慎研究。審查委員會陸續認定10類物質符合pops特性,對對人體健康和環境安全構成威脅,建議締約方大會審議批準增列入《公約》受控物質清單。
2009年5月,《公約》第四次締約方大會審議通過了林丹、六溴聯苯等9類物質增列入受控物質清單,形成了《2009年修正案》;2011年4月,《公約》第五次締約方大會審議通過了硫丹增列入受控物質清單,形成了《2011年修正案》。
目前,《公約》有179個締約方。截至2013年6月,《2009年修正案》已對162個締約方生效,《2011年修正案》已對158個締約方生效。
我國在遞交《公約》接受書時曾聲明,對附件a、附件b或附件c的任何修正案,只有在我國對《修正案》交存了批準、接受、核準或加入文書之后方對我國生效。
2013年8月30日,我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審議批準了《2009年修正案》和《2011年修正案》。《修正案》將在我國提交批準文書90天后對我國生效,同時適用于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
修正案控制要求
新增列pops在我國的生產和使用
國際上新增列pops審查程序啟動以來,環境保護部與科技部、農業部、工信部等相關部委密切協作、提早應對,開展了針對新增列pops的研究和調查工作,對pfos和硫丹等物質的生態毒性和環境風險進行了科學評價,開展了重點物質和重點行業的調查工作,初步摸清了全氟辛基磺酸及其鹽類(pfos)、硫丹等10種物質生產和使用情況。
總體情況
我國從未生產和使用十氯酮、六溴聯苯、六溴二苯醚和七溴二苯醚3類物質。5類物質在我國曾有過生產和使用,但目前已經停止了生產和使用:其中α-六氯環己烷、β-六氯環己烷已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停止生產;四溴二苯醚和五溴二苯醚已于2004年全面停產;林丹已無農藥登記和原藥生產;五氯苯不再作為農藥生產和使用。目前,全氟辛基磺酸及其鹽類和全氟辛基磺酰氟(pfos/pfosf)和硫丹兩2類物質目前在我國還有生產和使用。
pfos/pfosf的生產和使用
1.國際概況
pfos/pfosf是美國明尼蘇達礦業及機器制造公司(以下簡稱3m公司)在1952年研制成功的一類化學品。這類產品能夠以極小的添加量獲得很高的活性和穩定性,是合成多種氟表面活性劑、氟精細化工產品的原料。產品用途廣泛,主要涉及消防、電子、電鍍、農藥、石油開采、橡塑加工、涂料、皮革、紡織等行業領域,用于表面活性劑、鉻霧抑制劑、防火劑、織物整理劑以及石油三采助劑等的生產。
歷史上,3m公司是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pfos生產商,3m公司以外的pfos產量很小。1985~2002年,3m公司的pfos累計產量為1.37萬噸,最大年產量3700噸,2003年初完全停產。自2006年起,歐盟、美國、加拿大和日本等發達國家逐步采取控制措施限制pfos的使用,pfos的國際市場需求已經明顯萎縮。
目前,根據公約網站上各締約方登記的信息,歐盟、日本等發達國家締約方保留了大部分的可接受用途;僅伊朗和尼日利亞等極少數國家登記了化學用石油生產、地毯、皮革制品和服裝、紡織品和家居裝飾用品、紙張和包裝業、涂層和涂層添加劑、橡膠和塑料等用途特定豁免;加拿大、瑞士等少數國家保留了金屬電鍍用途特定豁免。
2.我國情況
我國于1986年開始生產pfos,自2003年3m公司停止pfos生產后,我國pfos的產量出現了快速增長,但年生產量及歷史累計產量遠小于3m公司。2012年數據顯示,國內有pfos生產企業12家。我國pfos主要應用于輕水泡沫滅火劑、電鍍鉻霧抑制劑、農藥等生產,近年來發現在油田回采處理劑領域有所應用。
硫丹的生產和使用
1.國際概況
硫丹于上世紀50年代作為一種有機氯殺蟲劑首次被媒體報道。目前全球的硫丹年產量估計為1.8萬至2萬噸。生產硫丹的國家有印度、中國、以色列、巴西和韓國。使用硫丹的國家有阿根廷、澳大利亞、巴西、加拿大、中國、印度、美國等。
硫丹為攝入型殺蟲劑,被用于多種作物、觀賞植物和森林樹木,還曾被用作工業木材和日用木材的防腐劑等用途。這些用途基本已經可以被危害較小的產品和方法所替代。
2.我國情況
我國硫丹的生產量僅次于印度,約占全球產量的1/4。
目前,我國登記生產硫丹原藥的企業僅有兩家。近兩年,我國硫丹年產量穩定在5400噸左右。2011年,考慮到硫丹農藥的高毒性,農業部發布第1586公告,撤銷了硫丹在蘋果樹和茶樹農藥用途上的登記,預計硫丹的產量將有所下降。截至2012年年底,我國在登記有效期內的硫丹產品有38個,制劑登記作物有棉花和煙草,防治對象為棉鈴蟲、煙青蟲和蚜蟲。
目前,我國硫丹主要應用領域登記可用的替代品充足,其中用于棉花棉鈴蟲防治的替代品有35種,用于煙草煙青蟲防治的替代品有18種,用于煙草蚜蟲防治的替代品有17種。
積極應對接踵而至的新pops
面對新pops物質不斷增列的國際形勢,環境保護部、科學技術部、農業部、工業與信息化部等相關部委已經開展了一系列針對新pops的調查、研究和應對工作:
1.組織調查,為科學決策提供支撐
針對pfos和硫丹的生產使用、進出口等基本狀況,以及林丹農藥用途、農藥用途中五氯苯副產物清單調查等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初步做好了數據收集工作。
2.開展研究,為制定相關政策和標準夯實基礎
開展了新增pops社會和經濟影響評價、pfos生態毒性及典型區域生態風險評價、硫丹環境風險初步評價等研究項目,同時將新pops納入到了環境保護標準研究項目中。
3.更新方案,為履約提供制度保障
為更加有效地履行《公約》及《修正案》,環境保護部已著手準備《中華人民共和國履行〈關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國家實施方案》的更新工作,將新增列物質的履約義務納入國家履約實施計劃。
4.加強交流,在資金和技術上為履約提供支持
積極爭取國際國內資金和技術支持,擴大融資渠道,在資金上保障《修正案》后續履約工作的順利開展。
合作案例
pops地方履約能力建設項目
pops地方履約能力建設項目(二期)作為我國在新增pops領域申請的第一個雙邊贈款項目,旨在通過培訓提高備選示范省份對多溴聯苯醚(pbde)及全氟辛基磺酸及其鹽類(pfos)的監測能力,從而為綜合監管提供技術支撐;通過與發達國家交流pops替代品及替代技術相關信息,為后續制定有關削減新pops的地方戰略及行動計劃奠定基礎。項目由環境保護部對外合作中心開發、執行及管理,參與單位包括清華大學、國家環境分析測試中心、浙江省環保廳、湖北省環保廳、廣東省環保廳。
項目主要內容包括:1.提升新pops監測能力。針對管理層及技術層人員,重點就新pops監測基礎理論及方法開展交流培訓;2.新pops化學分析能力建設。提供包括樣品采集、處理、分析、比對、實驗室運行管理及質控等方面的培訓;3.污染場地示范采樣,評估采樣地點的新pops污染現狀;4.新pops樣品采集及分析導則及標準方法編制;5.針對新pops的宣傳教育。
來源:石油和化工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