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個人工智能廣場、世界第一個人工智能餐飲街、世界第一個人工智能公園、世界第一個人工智能定制公交、世界第一個人工智能城鎮中樞塔、世界第一個人工智能大師灣……未來,這些將在上海人工智能未來小鎮一一實現。
“在人工智能城市上,我們先行一步,正在規劃建設上海人工智能未來小鎮,”在近日召開的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副校長吳志強透露,人工智能未來小鎮是想將全球最領先的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城市管理、城市生態和城市發展中去。
從市政府網站了解到,這個規劃中的人工智能未來小鎮將落地在閔行區馬橋鎮,集示范應用、研發創新、展示培訓、消費體驗、產品生產為一體。
10.4平方公里未來城市樣本
今年6月,上海市政府發布的《上海市建設閔行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行動方案(2018-2020年)》特別指出,馬橋打造人工智能未來小鎮,重點圍繞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體驗,推動產業落地。
這個規劃中的人工智能未來小鎮規劃面積約10.4平方公里,由4.9平方公里的應用示范區和5.5平方公里的產業園區兩部分組成。 其中,已批準的控詳規劃中包含了商業、辦公、住宅、醫療、科研、教育、工業等各類建設指標,現已全部征為國有。
吳志強院士表示,人工智能未來小鎮絕不是一個只單一生產人工智能設備的地方。馬橋擁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在定位建設人工智能未來小鎮的過程中,要通過系統集成的模式和方案,把技術與生活相融合、把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相結合,在小鎮建設城市大腦、知識產權共享平臺;在人工智能未來小鎮的產業規劃中,要通過綜合運用、研發、體驗、展示成果等方法,既要實現產業落地,又要融合教育、衛生、、商業等多種元素,為小鎮的高端人才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環境,打造人工智能發展的生態環境,實現模式重構、區塊鏈接,系統集成。
閔行集國家產城融合示范區、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上海南部科創中心核心區、軍民融合產業發展集聚區于一身,上海又具有科創活力充沛、產業基礎雄厚、人才資源豐富、金融體系完善、國際合作便捷等優越條件,因而足以支撐人工智能未來小鎮的建設和發展。
打造生態宜居新城
今年3月,閔行區公示的2035規劃草案明確,至 2020 年,初步建成生態宜居的現代化新城區;至 2035 年,把閔行建設成為上海全球城市重要的戰略支撐區,品質卓越、生態宜居的現代化新城區。至 2050 年,全面建成品質卓越、生態宜居的現代化新城區,各項發展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構建上海卓越全球城市的重要戰略支撐區。
馬橋鎮位于上海徐匯濱江-漕河涇-閔行紫竹人工智能創新帶,定位先進的制造業基地建設承載區和虹橋交通樞紐物流服務拓展區。未來,產業聚集必然帶來大量的人口導入,對產城融合、人居環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緊鄰旗忠的馬橋,受益于聯動效應,近年來逐漸成為上海居住的熱門板塊。相比莘莊、七寶的市場飽和、旗忠的高端定位,馬橋是閔行區為數不多還有較大發展空間的板塊。加之,品牌開發商進駐后對板塊內生活服務配套設施的助力建設,讓區域價值持續提升。
萬科助力馬橋提升人居環境
自2013年至今,從萬科城到萬科·公園大道,當初規劃和承諾的社區景觀、鄰里生活、優質教育、郊野公園、社區商業、紅線外公共區域改造、大型商業綜合體等一一實現,僅公辦學校由萬科牽頭就引進了三個,包括啟英幼兒園、文來外國語小學、馬橋復旦萬科實驗中學,相當于造了一個“城”。
據最新消息,萬科·公園大道四期,也就是項目的最后一期于近日剛剛拿到預售許可證,位置好、景觀佳、無遮擋、棟距大,準現房將于年底即交付。
值得一提的是,萬科·公園大道周邊的交通越發便捷,嘉閔高架路聯結虹橋、莘莊、七寶,名副其實的西上海“城市主動脈”,入口就在項目不遠處。
根據“十三五”規劃,馬橋以功能優化帶動空間布局優化,布局“四區兩軸兩帶”空間結構。擁有千年 “龍脊之地”人文加持的馬橋,不僅將成為未來城市樣本,也將是美好生活的理想住區。
來源:和訊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