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機械設備網 市場分析】隨著社保入稅政策的實施,以及勞動力、租金、第三方外賣外送服務平臺費用等各項成本不斷攀升,導致餐飲企業相對成本增加。在這樣的行業背景下,智能廚房系統給餐飲行業帶來了希望。
外賣團餐市場容量大 智能廚房系統或將代替傳統“后廚”
我國團餐市場容量很大,被稱為餐飲業“最后一片藍海”。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團餐市場規模達到9000多億元,并以年均超過19%的增長率快速增長。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進入物聯網階段,業內人士認為,廚房(尤其是智能廚房系統)或可能代替傳統意義上的“后廚”在“廚房經濟”領域中占有一些之地。
據悉,某家電廠家推出了自己的智慧廚房系統,主要是打通了、冷鏈配送、智能烹飪到手機點餐、食材溯源等全流程,并且以廚房機器人為核心,借助智能技術和互聯網平臺,為消費者提供營養味美、安全、高效的智能餐飲服務,可以說,通過用物聯網技術、智能化廚房設備重構了未來大廚房的智能生態系統。
業界表示,智慧廚房系統能夠改變傳統餐食制作流程,通過物聯網數據把消費者、凈菜加工車間、廚房機器人等系統及設備連接在一起,之后廚房機器人按照規劃好的菜譜完成餐食制作、出鍋、清洗等動作,這樣既提高了菜品的生產效率,減少當前團餐大量的食品浪費現象,也能保證餐食的加工安全。
餐飲廚房實現智能化 凈菜設備、機器人著實給力
據企業負責人介紹,在智能廚房系統中,凈菜車間、智能廚房機器人、標準化菜譜等一樣都不能少,高自動化的凈菜車間是整個智能廚房系統的樞紐,而廚房機器人是提高生產效率,保證餐食色香味俱佳及品質安全強有力的“法寶”。
筆者獲悉,凈菜生產需要經過分級、分選、切割、清洗、殺菌、保鮮、瀝干等多道工序,且全自動化凈菜加工生產線可以減少過多的人工操作,有效地避免二次污染,不僅保障了食材的安全,還能實現食材標準化、轉運容器標準化、料包標準化。等待凈菜經過一系列處理之后,就需要交給廚房機器人負責各種菜品的制作,自動投料、炒菜、清洗,省時省力,為企業節省勞動力成本,經預估一年可省用工成本19萬元左右。
我們知道,中國有八大菜系,不同的菜系的菜品對炒制溫度、均勻度及口感和品質要求很高,那么,廚房機器人是否能夠像專業廚師一樣精準地把控炒制要求呢?事實上,廚房機器人采用電磁加熱系統,能夠在0—300℃之間精準控溫,例如,川菜有很多爆炒的菜品,機器人可以恒溫控制炒菜的溫度在200℃以上,確保川菜菜品口感、口味純正。
此外,廚師炒菜時常會有“顛勺”的動作,主要是為了保證食材受熱均勻,避免餐食半生半熟。而廚房機器人帶有智能滾炒技術,即便是大份量的食材也可以確保受熱均勻,僅憑這一點,就能夠大大降低廚師的勞動強度,并且在一定程上也能降低餐食受到污染的風險。
毋庸置疑,餐飲智能廚房在降低企業成本,保障食材加工安全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智能廚房設備互連互通在技術上,還需要做到無縫銜接,交互流暢至關重要。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