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什么樣的教室照明最符合學生用眼健康?藍光是不是對人視力危害巨大?對于這些問題,浙江大學教授牟同升在本次論壇半導體照明分論壇上逐一給出了獨到的見解。在他看來,教室照明最好使用智能化的動態照明。
“雖然國家就教室照明制定了專門標準,但是目前市內學校普遍仍在沿用1987年國家衛生部頒布的舊標準。”在分論壇上,牟同升透露,他所在團隊曾花費一年多時間追蹤研究小學教室照明,但調研結果讓他很擔心——通過對14個省、117所學校的調查表明,只有12.9%符合目前國家相關標準。調研中,牟同升發現很多學校仍使用裸露的普通熒光燈管做教室照明,沒有配光設計,也沒有無專用的黑板照明燈具。“即使采用了黑板照明燈具,大部分的黑板照明也是不合格。”
“學生長時間在教室照明光環境下,教室照明條件認為是影響學生視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對于牟同升的觀點,不少參會嘉賓表示了認同。“有些學校可能用的燈具的安裝都是一般建筑的電工安裝的,所以可能根本沒考慮我們教室燈光整體的設計。”如何去改變這種現狀?牟同升認為,教室照明最好使用智能化的動態照明。“目前很多教室使用的是熒光燈,但是我們說的這個改造不光是換燈這么簡單,包括配光、燈具的燈罩、它是一個比較科學的設計。還有很大一部分教室的黑板燈它的燈光分布應該是達不到國家標準要求的。”
來源:《合肥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平臺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