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短又窄的一條“l”型單行道,兩頭分別由金橋市場和怡康五金機電市場“把守”,中間段集結了近百號五金機電經營戶。
這條老街,15年來上演過太多的商業故事,未來還有太多的變數值得期待。
多加20萬元轉手費求租一間鋪位,沒人愿轉
1998年底,浙江人林挺到常州時,一定沒有料到會有今天這么大的成就。那年他25歲,在當時僅有的一家五金機電市場――金橋市場經營刀刃具、數控工具和檢測儀表。在此之前,他曾在浙江、廣東等地賣了9年相同的產品。
15年后的今天,常州已涌現10家五金機電市場,林挺創辦的“上哈工具”進駐其中6家,還實現了從經銷商向生產廠家的蛻變,創立了知名的刀具涂層品牌。
至今,林挺仍認為,舉目全國,常州的五金機電市場才是他最大的市場。
趙加海、王和方與他一同進入金橋市場,現在“大海機電”、“和方螺絲”遍布常州東西南北中。3人分別從事刀刃具和檢測儀表、數控機床和電動工具、螺絲及螺母,居于常州五金機電市場的主導地位。
15年間,金橋市場的鋪位租金一路上漲,最初是一天一平方米1.2元左右,現在是3.5元左右。3人分別從金橋市場30多平方米的小門面,擴張到每人在常州都擁有上千平方米的專營店。盡管如此,他們還是沒想過要離開金橋。“15年了,很多發家的大戶至今還留在金橋,至少說明經營戶沒虧本,還有得賺。”林挺感慨著。
事實上,不論是金橋還是怡康,博愛路沿街鋪面的五金機電經營戶,轉手的商鋪幾乎沒有。即使有人愿意多加20萬元、甚至30萬元的轉手費,換得這些市場的一間小鋪位,也沒人肯轉出。
做五金機電產品很少有虧損的,但老板要有專業度從博愛路機電一條街到金橋、怡康市場,最終達到10家市場,盡管各家運營有好有差,但博愛路機電一條街始終給人“不錯”的感覺。
來源:阿里巴巴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