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雖好,卻也不能亂飛
近日,《黃山風景名勝區關于加強“低慢小”航空器飛行管理的通告》(征求意見稿)發布,公開向社會征求修改意見。該《通告》擬從10月1日起實施,屆時黃山全山將禁飛“低慢小”航空器,因工作需要者應提前7個工作日報備。
無人機航拍漸成時尚,景區在這方面的安全管理也亟待加強。各種小微型無人機時常出沒帶來的安全隱患,應該是黃山風景區祭出“禁飛”舉措的考慮重點。
無人機雖好,但也不能亂飛。2017年上半年,多起無人機干擾民航事件出現后,民航局首先劃設了機場禁飛區,同時下發《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實名制登記管理規定》,明確了最大起飛重量為250克以上(含250克)的民用無人機擁有者須進行實名登記等要求。有些重大活動也會臨時劃定禁飛區域。
的確,比起在機場周邊和城市人群密集區上空的無人機隱患,人們往往對景區里的適度“禁飛”缺乏足夠重視。早在2015年11月,就發生過這樣的事情:一天中午,有人準備在黃鶴樓景區內放飛無人機,被工作人員勸阻,但沒想到過了一會兒,這名飛友又在別的地方,趁人不備將無人機放飛,結果因操作不慎,無人機竟然掉在了黃鶴樓的樓頂上,所幸沒有釀成傷人事件。而前幾天,筆者剛剛在朋友圈看到,有人在青藏高原游玩時,由于用于航拍的無人機電力不足,結果也掉進了冰川之中。
無論是出于保障游客安全,抑或是保護自然環境,景區里實施“禁飛”規定,黃山并非第一家,也不可能是最后一家。不過,很多時候,簡單地堵,肯定不如智慧地疏。以利用無人機航拍美景來說,既然它已引發了越來越多人拍攝“祖國大好河山”的興趣,似乎也需要提供一個恰當的助興“出口”。這方面,寧夏的沙湖生態旅游區就率先實施了“吃螃蟹”之舉:在每年的一定時期內,景區向空管部門申請長期飛行空域,無人機玩家可在景區劃定的安全范圍內自由飛行。
來源:中金在線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