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來看,所謂的新零售概念拋出,并快速在家電零售領域落地應用,本質上絕對不是在幫助并拯救眾多的家電實體店,相反還是在加速“消滅”并整合傳統家電實體店的,構建線下線上一個標準、一套體系的經營局面。為什么會這么說呢?
這兩年來,被不少家電實體店老板寄予厚望的新零售,落地實施的情況來看,并沒有真正拯救一大批的家電實體店,反而是在不斷打破家電實體店賴以生存的“舒適區”,倒逼所有家電實體店必須要拋棄傳統的市場玩法,學習并建立適合新零售的步伐、節奏和玩法。
所以大量無法跟上新零售變革步伐的家電實體店,感覺日子是越來越難過:要么被新零售的玩法所擠壓、無法喘氣;要么是在跟隨新零售的過程中掉隊,遲遲找不到自己得心應手的辦法。同樣,即便是跟上新零售步伐的家電實體店老板們,也普遍感覺“上錯了船,但是又別無他路可走”。
很多家電實體店老板們,對于新零售帶來的“勤進快銷”還能接受,但是對于他們的“薄利多銷”理念,以及“只求整體出貨規模、不重單臺經營利潤”的經營手段則表現不解。紛紛認為,“新零售不能簡單地拿電商那一套,來改造實體店”,畢竟實體店的經營成本,以及目標客戶群體,與線上電商渠道,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差異。只是簡單地復制線上的手段和理念,顯然不是新零售的目標,更不是家電零售渠道變革的初衷。
但是對于很多家電實體店老板來說,必須清楚地認識到,新零售概念的提出,主角不是蘇寧、國美這些曾經的線下連鎖零售巨頭,而是京東、天貓這種電商平臺巨頭,而且從發展邏輯上看,新零售是電商巨頭從線上轉戰線下之下提出的“漸進式整合目標”。其核心不是要盤活、拯救大量的家電實體店,而是要按照電商網店的經營模式,改造和收編大量的家電實體店,最終成為電商網店在物理空間的“紐帶”和“橋梁”。
也正是這種背景和基因,就直接導致了大量的家電實體店,在面對新零售的變革浪潮之下,會有一種“完全陌生”,甚至難以理解的心態和情緒。因為,電商平臺從誕生之初,走的就是低價格、高性價比,以及勤進快銷的模式和理念。而大量家電實體店誕生對層層分銷的批零時代,靠的不是規模而是單臺盈利能力,靠的不是勤進快銷而是信息不透明,最終這兩種時代的產物,想要完美融合就是“自欺欺人”,只能是一派改造并吞并另一派,從而實現新的重生。
從這個角度來看,如今隨著電商渠道對家電實體店渠道洗牌重組,已經步入下半程,眾多的家電實體店老板們必須要清楚,想靠別人來拯救幾乎是不可能的。要么加盟新零售的舞臺,成為他們的改造對象,獲得新的重生蛻變;要么,就只能在這種競爭局面上,不斷地尋找新的突破機會和喘氣空間。
來源:家電圈-公眾號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