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加速工業的高質量發展,江西省委、省政府于2018年5月專門印發了《關于深入實施工業強省戰略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到2025年工業高質量發展要取得重大突破: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智能制造、綠色制造模式廣泛應用,形成若干國際先進、國內一流、行業領先的龍頭骨干企業和產業集群。
江西省工信委為了把《意見》中的“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制造業深度融合”這一要求落到實處,于2018年9月26日下午在南昌專門召開了“2018年江西省智能制造產業對接推介會”,以“互聯網+智能制造”、“機器人與智能裝備”、“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的應用”三個分論壇的形式,讓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方面的企業與江西的制造業企業精準對接。
記者在對接推介會現場了解到,西門子、中達電通、深圳德富萊智能科技、中國航空制造技術研究院、上海精智機電、佳時特數控技術、江西航天云網科技、江西移動通信集團、銳捷網絡江西、東軟集團、樹根互聯技術、浪潮集團、海康威視、聯想新世界、易往信息技術等知名企業和近名商界翹楚、專家學者出席了會議。
超前謀劃智能制造
江西工業和信息化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陳錦文在“互聯網+智能制造”分論壇上致辭時指出,江西省在推進工業高質量發展過程中,超前謀劃智能制造,強化創新引領改革攻堅,推動先行先試,取得了明顯成效。如,智能制造標準體系更加完善,新模式推廣應用成效顯著,國際合作交流不斷深化,對先進制造的支撐能力進一步增強。
記者了解到,為了推進互聯網+智能制造不斷融合,江西省政府審議通過了《關于加快推進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和《關于加快推進“互聯網+”行動的實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
江西省已經把高檔數控機床、3d打印、智能儀器儀表、智能電網、智能工程機械、智能環保設備列入重點發展的智能制造裝備范疇,而智能軟硬件、智能機器人、智能運載工具、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智能終端、物聯網基礎器件等智能產品也蓄勢待發。
上述智能制造裝備與產品可望在江西的教育、醫療、養老、城市管理、公共服務、公共安全等領域得到應用。
目前江西省有11家企業的項目列入工信部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有10家企業的項目列入工信部智能制造綜合標準化與新模式應用項目。2018年1-6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1%,列全國第6位、中部第1位。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占比不斷增加,產業結構持續優化。
發展勢頭強勁
江西省在汽車、輕工、機械、電子、醫藥等重點領域共確定了79個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帶動實施了357個智能化改造項目。
全省共投入296億元,企業累計應用智能裝備9305套,共建設了679個智能車間。組建了智能裝備制造業專家庫以及江西省機器人學會,在產品研發、技術攻關、標準制定等方面為企業提供系統解決方案。
江西省現有智能裝備產業企業110余家,主要產品有智能生物識別模組、中高檔數控機床、自動化生產線、智能電網、智能水工裝備、智能工程設備、工業與服務機器人等。
2017年全省智能裝備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327億元左右,工業機器人產業達到30億左右,產業布局主要集中在南昌、贛州、九江等地。
2017年南昌智能裝備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205億元。其中,洪都航空的雙機器人協同焊接系統、南昌歐菲的生物識別模組、群星機器人公司的智能裝配機器人、杰克機床的超高速復合面隨動數控磨床、博碩科技的交流電源全自動生產線等產品技術水平已達到國內領先,中機公司的車輛輪對數控動平衡去重機床、三川智慧的智能水工裝備、中廣核貝谷的智能檢測探測裝備、綠萌科技的果蔬采后智能處理裝備、泰豪科技的智能電網等產品在各自的細分領域市場占有率較高。
來源:中國工業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