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位藝術家作品涵蓋多個科技熱點 人工智能走進“眾妙之門”
人工智能越來越熱,美術館也在思考如何用科學和藝術結合的手段展現這一熱點。上海當代藝術館明起至2019年1月3日為公眾呈現展覽“眾妙之門”,展出20位中外藝術家的24件/組作品,作品涵蓋人工智能、生物科技、傳統藝術等多重話題,旨在鏈接科學與藝術的視野,拓展藝術展示的邊界。
談到人工智能,人們最擔心的是會不會被其取代,但當代書法家王冬齡卻自信地說“書法永恒”。展廳的入口處呈現的就是由王冬齡與ai技術團隊聯合打造的展覽同名裝置作品。《眾妙之門》裝置由機械臂—筆—攝像頭—屏幕四部分組成,作品以“遞歸與道”為創作靈感及核心,各部分相輔相成。王冬齡說:“和人工智能的對話交流,可以更好地認識到書法這門藝術的不可取代性。我們看幾千年前的墨跡仍然非常感動,因為在書法里有作者當時的情感、情緒的承載。”他認為,藝術家應與人工智能對話,有時候,機器人制造的“意外”藝術效果也給藝術家帶來啟發。
在展覽中,藝術家嚴培明通過不斷反復繪畫再現記憶中母親的形象,作品《我的母親》不僅表達無盡的思念,更幫助藝術家完成與靈魂的對話。油畫家石至瑩第一次嘗試做裝置作品,作品《圓光》所使用的菲涅爾透鏡是她在數種不同的透鏡中精心挑選出來的。她驚訝地發現,這一來自法國物理學家奧古斯汀·菲涅爾19世紀的發明竟能完美詮釋自己想要的藝術效果。“這次展覽也讓我有機會在自己的創作中把科學與藝術很好地結合。”
來源:新浪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