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普華永道第六次全球汽車供應商并購調查分析,盡管全球大部分汽車生產市場處于增長階段,且汽車供應資產仍然被低估,但是據估計,全球汽車供應商并購活動在2013年的交易量總數約為180宗,同比下降約25%。
然而,汽車供應商并購交易的平均交易規模很可能出現上升態勢,預計2013年全球總體交易額約為140億美元,與2012年的110億美元和2011年的100億美元相比有大幅提高。該研究還發現連續三年來,歐洲汽車供應商是并購市場的主要收購對象,而主要買家是北美的各大汽車供應商。
“2013年,全球汽車產量可能超過8100萬臺,創歷史新高。但是,歐洲汽車供應商仍未走出債務危機,資金短缺,無法參與并購;而北美汽車供應商在經歷了連續四年國內汽車產量兩位數增長后,對并購交易的態度更為謹慎。這些因素造成了汽車供應商并購勢頭放緩。”普華永道中國管理咨詢汽車行業合伙人吉姆·阿什比(jimashby)表示。
該研究還強調指出中國汽車供應商占全球汽車供應商并購方的12%,占并購對象的13%。盡管與2011年相比,中國汽車供應商2012年的利潤率下降19%,但2013年上半年中國汽車供應商的并購活動仍有所增長。
“中國汽車供應產業目前仍處在新興階段,離發展成真正強大的全球汽車供應商還有距離,但是中國汽車供應商無論在本國的產業并購還是全球并購中都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阿什比稱。
另外,該研究還預測歐洲汽車產業將在2015年開始復蘇。未來七年,印度、巴西和俄羅斯的汽車產量將會提高。并且,從現在起到2019年,預計將有10多家汽車整車廠將陸續在中國建立。
“很明顯,汽車產業是一個成長市場。”阿什比說,“整車制造商(oem)不斷開拓國際平臺、推動技術進步,如燃油直噴技術和使用渦輪增壓技術的動力總成、結構上采用輕型材料、輔助汽車內部及電子系統聯網技術等,這一系列變化將會引發下一輪汽車供應商行業的并購大潮。”
此次研究還顯示,韓國汽車供應商的銷售增長顯著。2012年,46家最大的韓國汽車供應商銷售額平均增長近20%。同期,日本供應商的銷售額下降了約5%。而中國汽車供應商的利潤率下降了19%,其原因可能是他們低估了中國汽車產量的放緩。
來源:蓋世汽車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