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體驗太陽能座椅給手機充電。
智慧路燈
最近不少到亦莊涼水河公園休閑的市民發現,這片濱河公園的“氣質”有了大幅提升:不僅重新修葺了花壇、護坡,種上了精致的花草,鋪設了步行道和自行車道,還用上了許多“黑科技”——座椅能給手機充電,用藍牙連上手機還能變成音箱;路燈可以一鍵呼救報警;垃圾桶能自動開合,還能壓縮垃圾。
公園建設方負責人告訴記者,已完成的一期景觀提升改造工程融入科技、環保理念,總投資中科技、環保應用就占了20%左右。明年將啟動公園二期景觀提升改造工程,應用更多智慧、環保的“黑科技”,為附近居民生活休閑提供便利。
座椅能給手機充電
記者日前來到亦興西路附近的涼水河公園,不少附近的居民正在休閑。自行車道旁的一處休息座椅吸引了記者的目光,座椅面是一大塊太陽能板,扶手下方還有usb充電口。“它能給手機充電,無線有線都可以,我常用,挺方便。”市民劉先生邊說邊把自己的手機放在了太陽能板附近,手機自動開始充電。他打開藍牙,座椅開始播放手機里的音樂,“走累了,在這歇會兒,充個電聽聽歌,真的很好!”
公園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公園目前一共安裝了25個智能座椅。智能座椅自身攜帶的太陽能光伏板及蓄電池保證了座椅自身用電需求,同時實現usb充電、無線充電、藍牙音箱功能。
記者了解到,公園設施利用太陽能幾乎到了極致。如騎行道與健身步道兩側安裝了共計545根太陽能led路燈,其中有120根為智慧燈桿,具有緊急呼救裝置,遇到突發情況可以按呼叫按鈕。三座驛站提供咨詢、日常管理、緊急救助等服務,用電也來自屋頂的太陽能板。
公園綠地變身“海綿體”
除了高效利用太陽能,記者發現公園的設計也處處體現了環保概念。在入口處,記者見到了一組垃圾桶,垃圾桶的頂部也安裝了太陽能板。手一靠近垃圾投放口,開關門就能自動打開。垃圾桶的使用說明顯示,垃圾裝滿后,它可以自動壓縮垃圾體積。
公園工作人員介紹,園區內鋪裝了大量建筑回收再生料,還建設了一條2.5萬平方米的帶狀雨水花園、兩條2.4萬平方米的生態草溝作為線狀雨水收集滲透區,配合公園內多個雨水點狀收集滲透區以及1.5萬平方米的人工濕地,將公園綠地打造為一個收集雨水的“海綿體”。在雨水收集滲透區中,他們根據水位深度種植不同耐水濕植物,利用植物根莖對水質進行凈化及利用。
此外,公園內還用木頭、磚等材料搭建起了“昆蟲小屋”,靠“以蟲治蟲”的方式減少蚜蟲的數量,保障花草的茁壯成長,小屋的“主人”有瓢蟲、草蛉、蜜蜂、食蚜蠅等。
24小時都有安全監控
在公園的監控中心,工作人員還向記者展示了一件“黑科技”設備——防火監控攝像機。工作人員說,這部攝像機運用熱成像原理,對林區熱能分布、可見光、著火點等進行監控攝像。由于“紅外熱成像”不受光照環境變化及遮擋物的影響,能有效穿透大氣、云霧等環境,拍攝出清晰的圖像,因此可真正實現24小時安全監控。
公園建設方——亦莊開發區基建辦公室主任魏建環告訴記者,涼水河公園一期景觀提升工程北起五環路,南至榮昌西街橋,全長約5.1公里,綠化面積共113公頃,綠化率達90%以上。為提倡“低碳、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出行理念,公園建設了一條全長10.5公里的騎行綠道。園內雨水花園、生態草溝、淺灘溪流等元素的設計將建設海綿城市的想法串連始終,智能化、環保化設施也應用至公園的各個角落。
魏建環告訴記者,明年涼水河公園二期景觀提升工程將啟動,全長達22公里。二期工程將沿用一期公園的設計理念,并進一步優化具體設計,如調整綠化苗木的種類,投放更多的環保、智慧設施等。
來源:網易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