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供暖季,以天然氣為原料的化肥企業日子就不好過。
滄州大化11月12日發布公告稱其尿素及硝酸生產裝置將停產。而其他地區的氣頭尿素企業也下調了開工率。
“氣荒”再襲
因大氣治理任務艱巨,沿海及北方地區燃煤鍋爐、燃煤電廠的“煤改氣”進程加快,與往年相比,今年天然氣供應異常緊張。
北方大部冬季采暖季到來,天然氣供應緊張情況凸顯。其中,京津冀地區需求增加明顯。為了集中保障民用用戶的需求,其他諸如工業類、發電類客戶或將受到限制,冬季面臨限氣甚至停氣的風險。
在近期召開的2013年天然氣迎峰度冬供應保障協調會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預計,今年全國天然氣供需缺口達220億立方米,相當于北京3年的用氣量。
天然氣進口量激增也印證了天然氣缺口在增大。前三季度,我國天然氣產量863億立方米,同比增長9.2%;天然氣表觀消費量1208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3.5%。為了彌補國內的供需缺口,前三季度我國天然氣進口量388億立方米,同比增長27.3%。
資訊公司安迅思的調研報告顯示,今年冬天,氣頭化肥重鎮西南地區天然氣供應缺口將達到600萬立方米/天。
企業減產
滄州大化11月12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因華北地區進入供暖期,居民用氣大幅攀升,為保證華北地區城市及居民用氣,按照“保民用,壓工業”的原則,11月12日公司所用天然氣暫停供應,尿素及硝酸生產裝置將停產。
其他地區雖然天然氣還未斷供,部分氣頭尿素企業也因氣源緊張而大幅下調了開工率。
赤天化氣頭尿素裝置開工率只有5成,云天化尿素開工負荷為8成,寧夏石化小顆粒尿素裝置停車檢修,新疆部分氣頭尿素企業也停車或低負荷生產。
卓創資訊分析師認為,西南地區尿素企業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限氣,進入12月后,停產的化肥企業將更多。像滄州大化這樣的尿素企業,面臨天然氣價格上漲且常常供不應求的局面,未來的日子恐怕會愈加艱難。
轉型在即
長時間的停車意味著企業效益損失,氣頭化肥企業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
西南地區的尿素企業川化股份前三季度虧損高達2.4億元。
對此,川化股份稱原因是天然氣供應依然緊張,公司主要生產裝置無法高負荷運行,同時公司主要產品市場疲軟,價格下滑。
西南證券分析師張延明表示,川化股份作為典型的氣頭尿素企業,開工率負荷達到80%才能盈虧平衡。
面對每到冬季天然氣就停供兩三個月的嚴酷現實,氣頭化肥企業一方面加快了原料多樣化的步伐,另一方面在提升產品檔次和附加值方面下苦功。
貴州赤天化宣傳部工作人員介紹,為了降低影響,赤天化前幾年就開始興建煤頭尿素裝置,不再單一依賴天然氣,現在雖然氣頭尿素裝置開工率只有50%,但煤頭尿素形勢良好,檢修完成后已經恢復生產,很快就可以滿負荷運行,尿素日產量可達1700噸。
四川美豐公司相關人員則表示,同為氣頭化肥企業,氣源日益緊張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提升產品檔次和附加值才是企業發展之道,今年4月,四川美豐建成投產了中國第一套年產60萬噸的工業化車用尿素生產裝置,已經為企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效益,有望成為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周和平)
來源:中國石化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