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安防展覽網 企業關注】早在2016年的時候,一家產業研究機構曾做過一次關于室內照明的調查報告,當時的報告顯示,照明業內人士認為2020年智能室內照明產品的占有率或可達50%。
現在時間過去了兩年,像宜家這種大型家裝商場,也是2017年年底才開始在北京賣場銷售產品,深圳的宜家還要慢些,前不久逛宜家才發現智能燈泡球燈以及控制面板才悄然上架,展示在入口處一個小樣板間中。
從目前市場來看,當年的數據過分樂觀——2018年智能室內照明產品的市場百分比占有率遠遠不及50%,實際數據有待考核,有業內人士尖銳指出當前的室內智能照明占比僅為2%。
智能照明發展不如預期,很大一個原因是業內人士低估了從傳統照明升級到智能照明這個過程的難度。實際上,智能照明是一場跨界變革,這點從供應鏈上的變化中可見一斑。
led照明供應鏈vs智能照明產業鏈
在智能照明之前,照明供應鏈相對簡單:襯底材料—外延片—芯片—配件—應用(燈具)。
智能照明是led技術基礎之上的產業,智能照明供應鏈除了包含原來的照明供應鏈環節,還出現了很多“新鮮血液”,包括云平臺企業、通信運營商、通信模組、系統、智能照明控制系統等。
在系統之上,還有由互聯網切入的云平臺企業,這里有大家比較熟悉的華為、阿里巴巴、騰訊、京東和小米等。
供應鏈上的角色增多,除了技術工藝會變得復雜。難上加難的是,在智能照明中,新增加的供應鏈環節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然而他們不是傳統照明企業所熟知的領域。
以現在照明領域中常見的智能音箱為例,智能音箱是云平臺為照明產品提供的語音,照明產品與語音控制設備的通訊方式是物聯網方案企業提供的,音箱的數據收集與處理解決方案是云平臺提供的...他們做的都是傳統照明企業不擅長的事情。
所幸經過這幾年的發展,產業鏈趨于成熟與穩定,企業的分類也逐漸清晰化。但是目前來說,供應鏈角色的清晰化仍沒有給市場帶來足夠的市場效應。當下的智能照明發展仍比較緩慢。
智能照明的發展
在今年的藍牙亞洲大會上,昕諾飛標準和法規部高級經理黃峰對照明行業的發展歷程,進行了系統闡述。他將照明行業的發展歷程劃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傳統照明:熒光燈白熾燈的階段,強調的是成本或者是能量的高效使用;led 照明:光效更高,同時更加可控,促進了照明體系智能化;智能照明:成為 iot 體系的數據支點,與其他家電形成互通互聯,數據共享;健康照明:未來照明體系能「讀懂」人的想法,提供個性化的照明體驗。
以這個為依據區分,總的來說,目前市場仍處于傳統照明、led照明、智能照明三者并存的階段,傳統照明和led照明占有率高,智能照明的市場占有率相對低,換句話來說,是從非智能照明到智能照明的過渡階段。
想要智能照明進一步發展,將市場占有率推升至50%,智能照明產業鏈上的跨界交流還需要更多。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