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新時代的中國經濟正在發生三大轉變: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放眼世界大趨勢,第四次工業革命浪潮撲面而來,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站在歷史與未來的交匯點上,今天的湖南工程機械“夢之隊”,不忘初心,夢向朝陽,以雄心勃勃的熱情擁抱新經濟,孕育新動力,塑造新優勢。
8月末,三一重卡在網上銷售,三萬多人在線搶購。僅用61秒鐘,1000輛重卡全部售罄,銷售額2億8千5百萬元。
三一重卡董事長 梁林河:我什么東西都沒做,我的卡車照樣做得客戶很喜歡。這是什么?這就是平臺的力量,就是把專業做事的人,找到這個平臺上來,我們大家共同一起來創造事業。
梁林河喜歡在網上和司機們聊天。半年之內,三一重卡更新六代,優化的依據都是司機們的體驗反饋。這個“車輪上的家”配置超大沙發床、冰箱、微波爐和互聯網智慧系統,但價格比同行要低8萬元以上。
三一重卡董事長 梁林河:我的研發總監,以及我們公司的高管,都在這個群里邊,有幾萬個司機在這個群里面,跟我們一起討論。我只要聽到別的車有好的地方,我的車有不好的地方,我立馬就改。
以互聯網思維造車,三一重卡的生產,全部交給上百家獨立供應商,自己不造一個零件。售后服務則交給分布在全國的上千家服務商。服務得怎么樣,像淘寶購物一樣,由司機來打分。持續收到差評,就會被淘汰出局。
三一重卡董事長 梁林河:別的車企兩萬人是少的,五萬人是中等的,十萬人是一般的,而我,你可能想象不到,就這么一個車間,就這一兩百號人,我要干上幾百億的產值,為什么?因為我很多東西都是跟客戶一起,跟我的供應商一起做的,我沒有這么大的包袱,我也不需要這么多的人員。
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的代表通道上,三一重工董事長梁穩根用 “翻身”和 “翻船”這兩個關鍵詞,道出了他對企業未來的思考。“互聯網+”風口下的工程機械產業,智能化、數字化轉型將是一場生死攸關的大決戰。
三一重工董事長 梁穩根:新技術的浪潮,有人說是第四次工業革命,更快、更好地完成我們的數字化和智能化的轉型,那么我們中國肯定會從制造大國變成制造強國。
在三一的工業互聯網大數據平臺,接入38萬臺工業設備,涵蓋0種機器參數,通過黑匣子實時回傳,積累了1000多億條數據,形成“挖掘機指數”。
因為智能,龐然大物也可以靈動起來。中聯重科的3200噸履帶起重機,有100多個傳感器,可以自動感知、自我調整各種作業參數。它吊裝的華龍一號核電站穹頂340噸,有兩個籃球場大,但誤差控制在2毫米之內。
2017年,中聯重科下線28款4.0智能機械,銷售占比超過50%。通過工業互聯網技術平臺,連結設備、企業與客戶,中聯重科重構了商業模式。
中聯重科總工程師 付玲:中聯重科的這種智能化,實際上在產品4.0里,初期的時候我們就定義得非常清楚,我們一直在講,智能制造是產品智能化,加生產線的智能化,以及智能化的服務。
地下鉆的設備也可靈動起來。我國每年開挖的隧道在0公里以上,但90%以上是傳統鉆爆施工。為實現隧道內無人、無燈、無氧化作業,鐵建重工正全力打造隧道施工裝備智能系統。
中國鐵建重工董事長 劉飛香:就是改變現在鐵路隧道施工,這種人海戰術,有人的話就要燈,有人的話就要有氧里頭,要氧氣,這個成本都是很高的。更重要的是安全、環保、效率。
在泰富重裝的生產車間,除了智能化“黑燈工廠”,它的智能化海上移動平臺、全智能無人化料場裝卸輸送系統,也已經運用在多個項目上。
9月5號,塞拉利昂總統比奧和夫人到訪泰富重裝,考察弗里敦伊麗莎白二世港改擴建項目的裝備進展。
2016年,在烈性傳染病病毒埃博拉肆虐的時候,張國艷帶著7個人,奔赴塞拉利昂。比奧總統不相信,當幾乎所有人都在逃離時,中國企業敢冒著生命危險留下來。
泰富重裝海外公司總經理 張國艷:因為塞拉利昂總統對我們中資企業不信任,認為我們呆幾天就會走,所以我們提出合影也遭到了他的拒絕。
張國艷隨后在塞拉利昂跑了大半年,直到完成可行性研究報告。泰富承接的這個7億多美元項目,包括港口設計、工程建設、裝備配套。
泰富重裝董事長 張勇:我們的目標是在全球建設碼頭、提供裝備,同時參與建設電力,這種我覺得市場是巨大的。搞這兩塊的市場,都使泰富能夠走向千億以上的企業目標。
項目進展順利,比奧總統主動提出合影,終于補上了張國艷此前的遺憾。
不在中國爭地位,要為中國爭地位。這是湖南工程機械巨子們的雄心和抱負。從出口產品到投資建廠,再到建立研發基地,深耕“一帶一路”,世界各地如今都活躍著他們長袖善舞的身影。中聯中科收購意大利cifa,三一重工收購德國機械巨頭普茨邁斯特,山河智能收購世界第二大航空飛機維修公司,鐵建重工的國產自主品牌盾構機首次進入歐洲市場,工程機械湘軍頻頻令世界刮目相看。
中聯重科董事長 詹純新:今年cifa增長20%,最關鍵是文化完全的融合。到cifa,你會實實在在的感受到中國的影響,中聯重科的這種大家庭的味道。
這份全球工程機械制造商50強榜單,1999年第一次發布。20年間,企業的更迭就洗牌一樣,16家企業已悄然消失。曾經榜上無名的湖南工程機械企業,現在有四家上榜。
三一重工總裁 向文波:所以如果說一個企業,在競爭中間取得了一定成績的話,其實是要感謝這些競爭對手的。不管他們以何種方式來參與這種競爭,對你來講都是一種幫助。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讓你變得更強大是有好處的。
雖然回家只要10分鐘,但大部分時候,梁林河就住在廠房上面的房間里。不管忙到多晚,早上6點準時起床,每天叫醒他的,是他的互聯網卡車夢。
三一重卡董事長 梁林河:住在家里和住在公司,是完全不一樣的概念。你想想住在公司里邊,我可以一直把自己工作到筋疲力盡,因為我上去就是我睡覺的地方,我沒有上下班的概念,就是少睡覺,多干活。
梁林河的媽媽,曾經也是一個卡車司機,靠開卡車供他讀書。
三一重卡董事長 梁林河:我現在記得非常清楚,是一個長頭的(卡車),經常在路上出問題以后,我媽媽要跑幾十公里回來去拿配件,所以那時候我就在想,我希望我自己將來有一天,能夠造一款好的卡車出來。
對梁林河而言,個人夢、企業夢、中國夢,在他身上完美融合。事實上,工程機械也從來就是與每個家庭息息相關。從海洋到陸地,從天空到地下,所有的基礎設施建設,都離不開工程機械。
歐美的工業化、城市化,曾經造就了大批世界強企業,工程機械領域就有美國的卡特·彼勒,約翰·迪爾。
中聯重科董事長 詹純新:我覺得做企業,一定要做一個百年老店,至誠無息,博厚悠遠,所以有文化,有企業的愿景,走得更遠,百年老店。
今天,新時代的中國破浪前行,身處大歷史的工程機械湘軍,迎著朝陽,瞄準世界一流,夢想登頂更高的山峰。
胡湘平:向著夢想仰望的高度攀登
工程機械是湖南的一張名片,其中凝結了太多關于奮斗和夢想的故事。工程機械湘軍從上個世紀90年代起步,以產業報國的初心,以打造世界級品牌的抱負,砥礪奮進,久久為功,一天天豐盈著制造強國夢。可以說,工程機械湘軍崛起與強盛,融合在創新引領、開放崛起的新湖南愿景里,貢獻于中國成為世界經濟新引擎的大勢中。交通運輸、城鎮建設、所有基礎設施、重大項目都離不開工程機械。無論是在中國國內,還是在世界范圍,工程機械產業都有巨大的市場空間,更有長久的發展機遇,是前景廣闊的朝陽產業,更是關乎國脈國運的制造業脊梁。創業艱難歷百戰,風雨過后見彩虹。工程機械湘軍風華正茂,迎著朝陽接續奮斗,向著夢想仰望的高度攀登,這群具有家國情懷的湖南企業家,必將在新時代給我們帶來更多驚喜,登上更高的巔峰!
來源:湖南在線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