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賽頒獎現場
創新應用組獲得一等獎。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王納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軒慧
在人工智能時代的大門緩緩開啟的時候,我們一方面希望人工智能可以針對我們每個人的數據做出各種訂制服務,另一方面卻又擔心自己的數據公開后會帶來各種煩惱。
在上周末舉行的深圳國際bt領袖峰會上,有一個比賽吸引了業界的關注,那就是深圳醫療健康大數據創新應用國際大賽總決賽。這次比賽公開了超過40萬人臨床電子病歷的脫敏數據供參賽選手使用,這在國內是非常罕見的。正如與會專家所言,“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探索并實現健康醫療大數據資源共享開放的運營模式”是這次大賽的積極意義所在。
全球首個心血管健康大數據比賽
心血管疾病一直是危害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發病難以預測,一旦發病救治困難。同時,各大醫院、生物醫藥相關產業雖保有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海量數據及影像病歷,但對數據的有效利用不夠。
如何挖掘海量“尚在沉睡中的”醫療數據,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建立有效的疾病預測模型,具有重要的學術、產業、醫療及社會價值。
本次大賽也是全球首個面向國人的心血管健康大數據比賽,大賽組委會采用海量真實、完整、高質量的醫院數據,面向全球征集最優秀的醫療大數據團隊展開角逐,旨在通過挖掘心血管疾病發生發展情況以及發病高危因素,對心血管疾病進行早期防控以及分級干預,打造一個融合院內電子病歷、醫學影像、生理波形數據的醫療健康大數據系統,推動深圳生命健康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
大賽由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深圳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辦,中科院深圳先進院、深圳國家高技術產業創新中心、深圳市醫學信息中心聯合承辦。
參賽者可用40萬人臨床病歷脫敏數據
我們平時體檢、看病都會積累下大量的醫療數據,數據體量大、真實可靠、安全脫敏,是此次大賽的特色與意義。據大賽方介紹,在深圳市政府的監督指導下,深圳先進院聯合深圳國家高技術產業創新中心、深圳市醫學信息中心、華為、邁瑞、國家超算深圳中心、中科金證等多家單位,以超算中心遠程虛擬機的形式實現了將有效數據在安全可控的環境下向參賽團隊提供接入許可。
大賽舉辦單位通力合作,針對來自全深圳市60多家公立醫院、家社康中心、累計超過8年、覆蓋1800萬人的電子病歷數據,南山區近10萬人100多萬份心臟彩超影像數據,邁瑞公司近100萬小時icu監護波形數據,開展數據脫敏、可用性探查、數據清理、關聯、質量控制等前期工作,最終為參賽團隊提供了極具開發和研究意義的數據平臺,超過40萬人臨床電子病歷數據,160萬張醫院內醫學影像數據以及icu病人連續監測生理波形數據。
大賽程序委員會主席、深圳先進院研究員李燁表示:“大數據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上的應用會對科研產生很好的推動作用,也會對產業發展起到促進作用。”據李燁介紹,所有數據都進行了脫敏處理,選手只能遠程操作不能下載,實現了對數據安全的控制。“我們歷時一年半以上,把零散醫療數據進行串聯、融合,最終梳理成可以直接挖掘的數據。”大賽程序委員會副主席、深圳先進院研究員蔡云鵬表示。
獲一等獎項目:建立冠心病早期預警模型
獲得大賽創新應用組優勝團隊一等獎的項目是“冠心病患者icu數據的高精度連續特征掃描和風險預警”。
據介紹,在icu多通道生命體征信號中,心電信號攜帶有大量與冠心病相關的信息,特別是和心梗疾病相關的缺血性信息,在心電波形上有明顯表現。該項目聚焦在icu24小時動態心電特征的高精度連續掃描方法,多時間尺度hrv分析技術,并通過人工智能方法將特征進行有效篩選和組合,建立冠心病早期預警模型。利用人工智能方法實現冠心病的預測和識別是該項目的一個目標。
專家呼吁建健康大數據公共服務平臺
在同期舉行的醫療健康大數據創新技術與應用論壇上,專家學者聚焦醫療健康大數據熱點話題,探討新模式、探索新方向,呼吁建立健康大數據公共服務平臺,以促進產學研資合作交流,推動健康大數據創新技術與應用的發展。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陳潤生表示: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在生物醫學信息領域的應用,能夠切實地解決當前生命科學和臨床醫學界面臨的很多重點難點問題。精準醫學實際上就是組學大數據在臨床當中的應用,通過對各類生命組學和臨床醫學數據的有效融合,形成高質量、多模態的健康醫療大數據資源,進而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展開建模挖掘,進一步發掘新型的診斷與治療技術,最終有效提高當前醫學診療、疾病防治的效率和準確性。相信不久的將來,精準醫學和大數據將可對人類健康事業的發展產生變革式的深遠影響。
來源:廣州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