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消息(記者張黎明)上周,本報《無人機變“血滴子”致騎車大姐重傷昏迷》一文報道了一名“飛手”涉嫌過失致人重傷被批捕的消息。這樣的案例在全市乃至全省較為罕見。隨著無人機日漸普及,其安全管控問題越來越受市民和“飛手”關注。對此,記者咨詢了相關部門和單位。
回顧事件,涉事無人機當時在噴灑農藥,屬植保無人機。對此,市農機管理站負責人張園周說,作為全國植保無人機發展較早的省份,省農業機械管理局在2015年就出臺《農用無人機安全作業操作規程(試行)》,包括作業前準備、現場作業、分工和飛行操作、安全注意事項等方面,其中明確起降時要設立助手輔助觀察點。他表示,如果操作時有助手在旁警戒,有可能避免此次事故發生。無奈的是,這份操作規程并不具有強制性。
浙江智天科技有限公司是涉事無人機的制造商,不過涉事“飛手”不是他們公司的員工。該公司董事長陸東明說,植保無人機體積大、轉速快,有一定危險性,曾在試驗中輕而易舉切斷樹枝。為此,公司對購買無人機的客戶以及“飛手”都要求先培訓,并為每臺無人機購買保險。此次事故雖有一定偶然性,但也暴露出問題隱患,陸東明表示將在今后的“飛手”培訓中強調相關規范操作。
從事植保無人機操作已有9年的高建波說,近5年來他在全國各地作業,目睹過9起無人機事故,最嚴重的一次致人死亡。高建波建議,國家應出臺相關強制性規范,避免慘劇再次發生。
除了植保無人機等大型無人機,日常生活中更多見的是小型航拍無人機。本報攝影部副主任洪兵是金華最早接觸無人機的攝影師之一。他說,自己也遇到過航拍時無人機突然墜落的情況,幸虧墜機時沒有撞到人。
洪兵說,5年前他開始接觸無人機時,金華的圈子里沒幾個人玩。隨著價格越來越親民,無人機逐漸“飛入”尋常百姓家,如今已有幾千人。然而,這些年來一直沒有相應的管理機構或是協會,無人機的飛行執照圈子里也幾乎無人考取。即使是最基礎的無人機實名登記注冊工作,也沒有落實到位。他前年新購一臺大疆無人機,只有個人自行上網登記注冊后才能飛??刹煌凇按蠼边@樣規范的生產銷售公司,更多的無人機銷售商特別是玩具類的便宜貨,沒有強制性的登記注冊要求,賣出后不管不問,造成大量失管的“黑飛”問題。
市公安局治安支隊民警介紹,對于無人機的管控目前基本處于盲區。近年來,省公安廳只對全省無人機進行過一次登記,之后也無更新數據庫。目前在一些大型活動中,公安機關會下發通知,或用電子槍等措施以防發生危險。但大多數情況下還是靠“飛手”自律。
無人機駕駛是一個比較專業的領域,如果操控者技術不過關,容易導致無人機失控、墜落,帶來安全問題。從安全角度出發,無人機并不適合在人員密集的公共場合飛行,而現實情況是各類活動現場經??梢姛o人機。警方提醒,“飛手”操縱無人機就像開車,一定要有安全意識。市民也應提高警惕,這些在空中飛來飛去的航空器并不安全,看見空中有無人機不要好奇湊上去,應與之保持一定安全距離。
來源:浙江在線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