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公路工程項目,業主、監理、環保部門都要求施工方使用符合國家環保要求的工程機械,環保部門也定期或不定期去各施工現場進行排放檢測,有的地方甚至出現排放不達標的工程機械被鎖車、貼封條的現象。環境保護是國家基本的政策,也是國家未來發展、人民幸福生活的根基,但是越來越嚴格的環保政策也給工程施工方帶來很多問題,這些問題不應該被回避。
首先,工程施工企業、租賃公司、個體出租戶等擁有的工程機械大多數是2016年4月1日國三排放標準出臺前購買的。據統計,截至2016年底我國工程機械保有量在672-728萬臺,而2016年4月1日以來符合國三排放標準的新機估計在30-50萬臺左右,總量達到702-778萬臺,符合國二以下排放標準、達不到環保排放要求的就有710萬臺左右。如果工程業主、監理和環保部門要求必須使用環保達標的工程機械,那么施工方自有的工程機械大部分不能使用,在社會上也很難租到達標的工程機械,影響工程施工在所難免。
其次,現有排放不達標的工程機械,按目前的尾氣后處理控制技術能進行改造,使其達到環保檢測要求,但是這種改造并不是都有效,有嚴格的條件限制,且改造成本較高;另外,可以采用更換發動機的方法達到環保要求,但是,需要對電控系統、散熱系統等進行同步改造,成本比尾氣后處理控制技術高很多。工程施工方或工程機械出租方需要考慮是否值得改造,能不能承受成本的壓力。
第三,環保和各方面的要求,將迫使施工方和出租方淘汰排放不達標的工程機械,但是目前國家并沒有工程機械淘汰的政策和法規,法律依據不足。淘汰舊機械,采購符合環保和國家政策要求的新設備,意味著巨大的損失和高額的成本,施工方和出租方如何承受?
第四,環保不能一味的要求工程機械達到排放要求,應該制訂相關的政策和法規,給予施工方或者出租方淘汰更新機械的優惠條件,減少損失、降低成本。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蘇子孟在《協會2017年度工作總結和2018年度工作計劃》報告中指出:2018年繼續推進建立在用工程機械監管和老舊設備淘汰機制。老舊設備淘汰政策出臺可期,但希望其能包含補償政策。
第五,限制或禁止使用排放不達標的工程機械,不能一蹴而就,應該給施工方和出租方一個緩沖適應時間,強制執行將無法施工。
除去環保部門的排放檢測,工程業主在例行工程檢查中,也將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做為檢查的一項。某市的加強非道路移動機械管理方案征求意見稿,提到:全市行政區域內禁止使用不符合《在用非道路柴油機械煙度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的非道路移動機械;2020年1月1日前完成非道路移動機械更新或治理工作,確保達到排放要求;對使用排放不合格的或者未加裝污染控制裝置的非道路移動機械進行處罰。方案中并沒有提到有利于施工方、出租方的任何優惠條件,未來對施工方和出租方將是嚴峻的考驗。
來源:天津鑫路橋建設有限公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