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收麥子累得想哭,現在看著收麥子打心眼兒里喜歡啊!”今年62歲的張明君是平原縣王廟鎮張官店村地地道道的老農民,從12歲開始跟著父母干農活,已經跟土地打了50年交道,他見證了德州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歷程。
“當年犁地是牲口拉著花轱轆車在地里一趟趟走,收麥子也是人們用鐮刀或者是直接用手薅。”回想小時候農忙的艱苦生活,張明君仍然印象深刻,“天不亮就去地里過秋,太陽下山了也干不完,一畝地割下來,累得快散架了。每次秋收手上全是繭子,看著大人們用刀一層層將老繭刮下去,我也試著刮,疼得直哆嗦。”
1982年,張明君第一次見到機械化收割機。豐收時節,收割機在麥田里“劈波斬浪”的場景讓他看傻了眼。“一畝地不到半小時就收完了,一天可以完成四五十畝地,比人工收割效率高幾十倍。”張明君回憶道,“當時滿村就一臺收割機,全村人排隊借著使用。”
2000年,聯合收割機的出現再次震撼了張明君,“感覺地里開來輛大坦克,過去需要一個星期的農活,它一天就能干完。以前收麥子還得拉開場子,用石磙子反復碾壓脫粒、揚場、晾曬才能入倉。現在聯合收割機很快就能搞定這些事。就連打藥也用上小飛機了,這些讓俺們這些農民干活更省力了。”
機械的高效讓農民有了更多空閑時間,張明君養豬、種菜、還開了一間磨房,年收入達5萬余元,“老把式”嘗到了農業機械化帶來的效益。
如今,在德州富饒的大地上,拖拉機、旋耕機、起壟機、播種機、收割機等農業機械隨處可見。“等過了秋,我準備去趟俄羅斯,在網上看到國外農民種地,憑著高科技,幾個人就能種幾千畝地,我也想去學習一下人家的高效種地方式,讓咱們的農業發展再快一些。”張明君對今后的生活充滿了希望。
記者 湯錦瑤 攝影 劉振興 通訊員 張娜 郭書華
[責任編輯:楊凡、王佳亮]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撥打新聞熱線0534-2687669,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4-2687669,誠邀合作伙伴。
為您推薦
8月11日、8月18日,銀保監會兩次發聲,要求落實無還本續貸等監管政策。短短一周內監管部門連續重申,足以說明無還本續貸政策的重要性和緊迫...
齊魯網2018-09-21
8月25日下午5點10分,德州交警直屬一大隊分控中心接到群眾求助,一輛黑色轎車從武城縣郝王莊駛來,車上載有患病兒童急需幫助,需要立即趕往...
齊魯網2018-09-18
金秋九月,與愛同行。2018年9月15日,白癜風“告白行動”“益起告白一起愛”公益活動走進山東德州,志愿者與公眾近距離互動,公益資料免費...
人民網2018-09-17
去年,譚紀學一家遭遇了生活的巨變,剛上五年級健康可愛的兒子被查出患有急性混合性白血病,這個農村家庭頓時陷入一片黑暗,為了給孩子治病...
齊魯網2018-09-05
2018年9月4日,山東省紅十字會臍血庫救助基金2018年第八次工作會議在省紅十字會召開。會上通過審批三名重疾患兒援助。截止目前,山東省紅十...
齊魯網2018-09-05
8月31日,記者從禹城市文廣新局獲悉,禹城市綠城百合新城項目在施工地發現一座疑似古墓群,經初步鑒定,疑似為一古代墓葬。
齊魯網2018-08-31
8月31日中午,救援人員全力解救出第五名傷者,第一時間送往醫院,經全力搶救無效后死亡,現場救援工作正在繼續。事故相關責任人已被警方控...
齊魯網2018-08-31
8月31日,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消防大隊接到報警,龍溪香岸施工工地出現施工意外。
齊魯網2018-08-31
8月21日至23日,山東省智協在臨沂市天使國際特教學校舉辦2018年特奧聯誼活動暨地市智協主席工作研討會,夏津縣特殊教育學校組團代表德州市...
齊魯網2018-08-26
日前,記者接連走訪了市中心廣場南側(白天鵝大廈附近)、東風路與湖濱大道交叉口北側、馬市街附近,了解這些區域的停車收費情況。
德州晚報2018-08-10
“我們感受到了德州市委市政府對本次比賽的高度重視,各項服務跟進及時,讓我們能全身心投入比賽。”8月3日,參加中國第二屆中國國際太陽能...
德州日報2018-08-03
第50屆國際化學奧林匹克icho于2018年7月19日至7月29日在捷克共和國首都布拉克和斯洛伐克共和國首都布拉迪斯拉發舉辦。
齊魯網2018-07-29
來源:齊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