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不應僅僅是實驗室里的、ppt里的“概念ai”,更是“產業ai”。在場景驅動下,國內企業正在解決哪些問題?為社會的運行成本降低了多少?效率提高了多少?有這樣的突破,人工智能才會有價值。
2018杭州云棲大會進入第三天,數萬只聰明的腦袋湊在一起,擦出了哪些火花?
et醫療大腦來了
5大場景上集中發力每年的云棲大會都是“黑科技”的競技場,醫療科技領域的新動向也備受矚目。21日,阿里健康董事會主席吳泳銘與阿里云總裁胡曉明出席云棲大會阿里醫療ai專場,聯合宣布共建阿里醫療人工智能系統——et醫療大腦,并將其升級為2.0版本。
“此次與阿里云共建et醫療大腦2.0,不局限于在資源的協同上,更是雙方在各自擅長領域中能力的有機整合和優勢的有效互補,在醫療ai領域發揮1+1>;2的作用。”阿里健康ceo沈滌凡說。
在et醫療大腦2.0的共建中,阿里云作為et醫療大腦的底層技術架構,將負責智能云的建設和計算能力的拓展;阿里健康作為et醫療大腦的應用開發層,將承擔醫療人工智能引擎和系統的研發和落地應用。
“未來,et醫療大腦2.0將針對臨床、科研、培訓教學、醫院管理、未來城市醫療大腦等5大場景集中發力,通過加強文本結構化、圖像識別、生理信號識別、語音、知識圖譜構建等5種能力的建設,致力于解決醫療機構的切實痛點,提高醫療效率,用技術的手段賦能醫療行業,帶來醫療效率和質量的提升。”阿里健康副總裁張雯說。
此前阿里云和阿里健康在醫療ai領域已各有建樹。et醫療大腦誕生于去年3月。基于et醫療大腦的計算能力,華大基因、阿里云和安徽醫科大學在21小時47分12秒內完成了1000例人類全外顯子組數據的分析。而數十年前,人類若想對埃希氏大腸桿菌進行全基因組測序,需要1000年。
et醫療大腦誕生的同一年,阿里健康推出醫療ai系統“doctor you”,先后與多家權威醫療機構合作開發影像檢測、慢病管理、智能培訓等ai產品,并陸續實現落地。
“事實證明,我們與阿里健康聯合研發的糖尿病人工智能醫生,在糖尿病標準化診療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并有望幫助更多的基層臨床醫生做出更科學的決策。”當日的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瑞金醫院副院長寧光如是評價。
探索未來的交通
車和路都將變“聰明”
9月20日,云棲大會上,阿里巴巴集團宣布升級汽車戰略:由車向路延展,利用車路協同技術打造全新的“智能高速公路”。這一戰略將由alios聯合阿里云、達摩院、高德、支付寶、千尋位置、斑馬網絡等共同完成,旨在探索未來二十年的路。
這條二十年后的路什么樣呢?按照阿里巴巴的構想,智能高速公路將全面支持普通功能車、互聯網汽車、自動駕駛汽車,賦予駕駛者以“千里眼”和“順風耳”。路會告訴車“我看到了什么”,車會告訴路“我經歷了什么”,大腦則在云端運籌帷幄,人—車—路—云全面協同。即便是高速路上米外的一個小坑,你的車也能提前“看到”。
阿里ai labs首席科學家王剛曾表示:“我更愿意把目前絕大多數的無人車技術方案稱為‘單車智能’,這種技術方案由于自身傳感器等的局限,不能達到安全的要求。”他這么比喻“車路協同”:“好比每隔200米就站著一位經驗豐富的交警。比如,夜間行車的時候視野受阻,感知基站可以及時感知到前方行人和道路的異常狀況,并通知后車;在高速公路或轉彎路段,當前車發生險情的時候,也可以及時感知并通知后車。”
阿里巴巴集團資深副總裁胡曉明表示,車路協同可覆蓋場景超過50個,包括碰撞預警、編組駕駛、交通事故自動判定、虛擬路牌、自由收費流、紅綠燈提醒等。
據了解,已經分段批復的杭甬復線高速公路——杭紹甬高速公路將作為試點路段,提前進入未來世界。
用人工智能來養豬
農業ai將帶來吃的革新
采集豬的叫聲,測量豬的體溫,了解豬的健康狀況;通過傳感器實時監測溫度、濕度、粉塵、氨氣量、氮氣量等,改善豬的生活環境;加工過程中利用圖像識別技術,完成精細化豬肉分割;在物流環節,運用測溫等技術,對運輸中環境衛生的變化進行監控……搭載上人工智能的農業,發展勢頭迅猛。青蓮食品研究院院長張曉軍介紹,用ai技術將帶給家人可見的食品安全。
“長期以來行業推行高密度養殖,同時也存在技術和管理水平低下的問題。”張曉軍舉了一個例子,在國外,往往會用專業打磨機定期對豬腳進行打磨,否則蹄殼逐漸深入體內,容易引起炎癥。尤其在生產過程中,母豬體質下降,炎癥還可能會帶給小豬。“過去飼養員不精確的管理方式,正走向歷史,有了ai,采集到某一只小豬的一聲咳嗽,我們就會去關注是否母豬蹄腳有了炎癥。”張曉軍介紹,豬臉識別技術已經逐漸走向商業化。
不僅如此,有了ai,可以構筑全程的質量管理體系,從良種繁育、飼料管控、養殖管理,到加工過程、全程物流,再到終端反饋追溯。在阿里云農業智能中國區業務總經理鄭斌看來,農業在悄悄發生著變化,農業智能化就是下一個競技場,而阿里云已經進場。
今年6月,阿里巴巴在上海云棲大會上發布了阿里云et農業大腦,宣布已將各種數字化技術應用于生豬養殖、蘋果及甜瓜種植等農業領域。有了人工智能技術加持,中國食品安全、中國農業將迎來新的機遇。
除了人工智能+養豬,et農業大腦還在多個行業覆蓋,ai還搭上了種菜。澆水過多造成浪費,是目前中國農業的痛點之一。而結合日照、品種、土壤水分等,智慧農事系統會給出最合理的下周澆水計劃,給農民帶來成本的降低和利潤的提升。
數字驅動零售
銀泰要做消費解決方案提供商
在昨天舉行的云棲大會分論壇“銀泰商業大會:數字驅動零售”上,數字成了各位嘉賓口中的焦點。
在新零售大浪潮之下,銀泰已經變成服務數字化會員的商場,絕大多數交易都是由數字化會員產生的。同時,在這個過程中重構了消費與供應的完整鏈路。此外還把自己塑造的能力,規模化地部署到其他商場。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銀泰商業集團ceo陳曉東表示,銀泰今后會成為一個大數據驅動的消費解決方案提供商。
陳曉東分享了一組數字:“最近幾個月,銀泰的平均同店銷售增長達到18%;90%的交易基于互聯網完成,這個數字還會繼續上升,接近100%;我們的業務內容中58%已經數字化了,而這個數字會一直上升到100%。”對會員進行數字化,同時也對貨品、場景進行數字化,這是這些年以來銀泰一直在做的嘗試。比如,女士洗手間里有可以利用數字技術試口紅的屏幕。
來源:南方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