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9月20日電(記者 喬雪峰)近年來,伴隨著金融科技的創新發展,人工智能在金融領域的應用不斷深化,其中風控和服務領域的發展最為快速,目前行業已經形成了包括智能信貸審批、風控與反欺詐、客戶身份鑒權、智能投顧、人工智能輔助量化交易、無人銀行、智能客服等諸多創新應用和實踐成果。
近日,由國家發改委等部委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的“人工智能賦能新時代——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以下簡稱“人工智能大會)在上海舉行,大會圍繞人工智能領域的技術前沿、產業趨勢和熱點問題開展高端對話,展會也成為世界頂尖的人工智能合作交流平臺。在全球 ai 看中國之際,此次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將更清晰地為人們呈現智能時代 ai 如何推動社會變革、為產業賦能。
在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智能金融主題論壇上,金融壹賬通副總經理兼首席創新官邱寒表示,金融行業從誕生起就是一個數字化的行業,在新的金融業態下,未來銀行將不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金融機構,而會變得更像科技公司。
邱寒表示,金融壹賬通是平安集團旗下的金融科技公司,依托平安集團30年來的技術積累和豐富的金融行業實踐經驗,目前已經服務400多家銀行,對于傳統金融和金融科技都有著豐富的經驗。在我們服務銀行的過程中發現,雖然銀行的互聯網業務在迅猛發展,但在他們真正的日常經營當中所占的比重很低,線下業務還是占多大部分,比如,很多中小銀行的傳統業務占90%以上,互聯網業務低于10%。但是,行業中的金融科技公司無法滿足銀行的傳統業務需求,去真正解決那些金融業務中類似“一日三餐”的需求,而是把服務重點放在類似“一年一次”的低頻需求上。這就造成了需求和供給的錯位。“目前,金融行業的科技需求旺盛,但供給端應當更多了解真實需求,把科技真正融入金融主體業務中,切實提升業務能力。“
在金融行業的變革中,傳統金融業態可能會發生大的跳躍式發展。邱寒解釋說,未來,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越是積累大量問題的傳統行業,越會成為人工智能發展的受益者。人工智能的下一步跳躍式發展,很可能發生在低效的、有大量人工服務的傳統金融業。
邱寒同時強調,中小銀行在這樣的變化中需要探索出自己的路徑。“值得注意的是,當前業態的變革是由技術推動的,而技術對于中小銀行是稀缺的,因此他們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第三方力量去幫助自身實現轉型。”她認為,未來中小銀行的前景無需憂慮,中小銀行擁有自身的地域優勢,通過深耕當地市場,憑借對本地客戶的了解和良好的口碑,一樣能夠生存得很好。“智能銀行3.0到底是什么狀態,不會是壟斷的形式,而會是百花齊放的形式。”邱寒這樣展望。
來源:中新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