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際聯合:風電高空安全作業設備“隱形冠軍”
2018-09-21 14:39來源://
原標題:中際聯合:風電高空安全作業設備“隱形冠軍”
吳柳雯
赫爾曼·西蒙在《隱形冠軍:誰是全球最優秀的公司》一書中首次提出“隱形冠軍”的概念,它是指在國內或國際市場上占據絕大部分份額、但社會知名度較低的中小企業。這類企業往往目標明確,力爭占據市場最大份額;專注偏執,在具體的細分領域擁有絕對競爭優勢;掌握客戶,每一步的擴張都是建立自己的子公司……
中際聯合的身上正日益體現出“隱形冠軍”的特質。該公司是最早從事專用高空安全作業設備的研發、生產、銷售以及高空安全作業服務的企業之一。在風力發電領域,公司產品在國內乃至全球市場占有率均處于領先地位。據公司董事長劉志欣透露,中際聯合正在美國和德國緊鑼密鼓地籌建子公司,“我們有信心做到全球市場占有率第一。”
近日,全國股轉公司聯合上海證券報開展的2018“前行的力量”新三板調研活動走進中際聯合,實地探訪了這家新三板“隱形冠軍”企業。
專注高空安全作業設備制造
提到風力發電,人們腦海中浮現的是一座座高聳入云的塔筒,塔筒上是隨風運轉的葉片。這些高聳入云的風機,維修起來有不少挑戰。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展,風機單機容量已經從早期的750kw發展到現在的4mw、6mw,風機高度也由之前的50米左右增至現在的100多米,甚至150米以上。隨著塔筒高度的不斷增加,其建設及后期運行維護、檢修等的難度越來越大,同時高空作業的風險越來越大,隨之而來的是對高空作業設備的需求也越來越大。中際聯合提供的“拳頭”產品,正是為了讓維修人員更安全、更省力地登上風機。就這一項服務,中際聯合提供了豐富的產品線,包括塔筒升降機、智能免爬器、智能助爬器、防墜落系統、高空救援及逃生緩降設備等。
最令劉志欣自豪的,還是中際聯合的“平均每三年出一款市場占有率第一的新產品”的創新速度。2007年,公司第一個產品塔架升降機問世,到2008年該產品已經成為國內同類產品中市場占有率第一的產品。我國第一個國家海上風電示范項目,上海東海大橋1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的塔架升降機就來自中際聯合。2009年公司開發的爬梯,2010年開發的智能助爬器,2014年開發的免爬器,都在開發一年之后就成為市場占有率第一的產品。這些產品有的以專業安全、使用簡單方便取勝,有的靠大運輸量吸引人。
高技術壁壘帶來優勢地位
從歷年業績來看,中際聯合所從事的專用高空安全作業設備制造,無疑是一門好生意。2015年以來,公司每年凈利潤始終保持20%以上的增速,銷售毛利率超過50%,銷售凈利率超過20%。
好生意從來不缺新入局者,包括民用電梯巨頭、風機制造商、電力公司等都曾覬覦這塊“蛋糕”,但嘗試似乎并不成功。劉志欣認為,專業認證和持續的創新研發是重要因素。作為較早布局的“老兵”,中際聯合在技術研發、分析檢測、現場技術服務等各方面都積累了寶貴的實戰經驗,在公司與后來者之間形成巨大的進入壁壘。此外,公司主營產品相繼獲得了歐盟ce認證、北美ul認證、加拿大及一些重點區域的市場準入認證,并參與起草國家及行業標準近10項。在非常強調安全性的高空作業領域,這些認證都是公司數年努力的結果。
技術能力和研發能力的不斷提升,公司的成本優勢日益凸顯。中際聯合關鍵件全部采用自主研發、制造,在設計、工藝等方面均可實現成本控制。理好了源頭,接下來就水到渠成。較強的成本控制能力幫助企業節約了成本,節省下來的成本回饋給客戶,就形成了中際聯合的價格優勢。
“在風力發電的細分領域,我們目前的市場地位是中國第一、全球前三。”劉志欣說,目前公司在中國市場和印度市場處于絕對領先地位,而放眼國際市場仍然存在競爭對手。未來,公司將分別在美國、德國建立子公司,招聘當地行業內人士,積極尋求與行業內的國際巨頭開展更深入的合作。
“目前國際市場營收占比約15%。我們的目標是國內市場增速保持在30%左右,國際市場不設增速要求,但希望3年后國際市場營收占比能達到30%,5年后達到50%。”劉志欣說。
借力新三板茁壯成長
提及掛牌新三板,劉志欣自感受益良多。在2014年11月掛牌新三板時,公司賬上的資金非常緊張,掛牌之后,公司馬上啟動融資,并在2015年7月順利募資1.3億元。2017年,市場低落之時,公司再次融資2億元。中日節能環保、上海賽領并購投資基金、雅戈爾投資、廣東華美國際投資等明星機構都先后進駐中際聯合,并成為公司的前十大股東。
目前,公司已經是連續三年入選創新層。盡管公司始終未采取做市交易,但掛牌以來交易非常活躍。
來源:搜狐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