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2018夏季達沃斯論壇在天津開幕,人工智能成為本屆論壇討論的核心焦點之一。其中,分論壇之一圍繞“玩具互聯網:人工智能與下一代”展開主題討論,邀請到了世界經濟論壇ai與機器學習項目負責人kay firth-butterfield、完美世界ceo蕭泓博士、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創始人erica kochi、vipkid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米雯娟在內的知名專家、企業家,共同探討如何積極運用人工智能更好地支持下一代教育。
人工智能提供前景可觀的教育工具
在教育領域,由人工智能驅動的智能玩具提供了前景可觀的下一代教育工具。在眾多智能化教育產品中,包括教育機器人、功能游戲等在內的智能化玩具正在日漸流行。由于將最新的機器人技術、人工智能技術、人機互動等技術應用到了智能化玩具中,智能玩具能夠提供語言智能、邏輯數學智能、視覺空間智能、肢體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智能、內省智能、創新智能等??梢哉f,智能玩具集高科技性、教育性和娛樂性于一體,不僅僅用于玩耍,更是寓教于樂。比如在幼兒教育方面,洪恩教育曾開發《開天辟地》《萬事無憂》《洪恩teddy學英語》等軟件,如今全國20000多所幼兒園、300多家培訓學校正在使用洪恩點讀教材,多萬小朋友正在使用洪恩產品。另外,還有當前眾多廠商紛紛布局的功能游戲,其在教育領域的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已日漸凸顯。其中,最成功的一款產品當屬《我的世界》,這款游戲不僅風靡全球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更產生了極大的社會影響力,甚至在瑞典一所學校成為了必修課。
人工智能引發社會治理等新問題
古往今來,很多技術都是把“雙刃劍”,一方面造福人類社會,另一方面也可以被一些人利用用來損害民眾利益。在應用智能玩具教育的過程中,也向我們揭示了有關隱私、偏見和監視的道德問題。比如2017年,法國信息與自由全國委員會警告,近年流行與孩子互動的人工智能玩具安全性不足,可能不利于保護兒童的隱私。在早些時候,德國政府就曾呼吁父母銷毀暢銷歐美的智能玩具洋娃娃“我的朋友凱拉”,因為這個美貌的智能娃娃能把兒童的口頭提問,通過互聯網把語音信號轉換成文字,并在互聯網上搜尋答案并“讀出”。這樣一來,無論小孩對洋娃娃說什么,都可能在父母不知情的情況下被錄音、發送出去。另外,隨著人工智能深入參與視覺和圖像識別智能技術,不法者利用智能玩具的漏洞,不僅能獲取孩子們的隱私影像資料,甚至能結合大數據分析相關影像,對孩子的喜好和行為模式進行智能預判,進而威脅孩子們的安全。上述種種,都對人工智能在下一代教育方面可能引發的社會倫理和法律問題提出了挑戰。
讓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務人類社會
我們該如何運用人工智能,在支持下一代成長的同時,給予他們保護。蕭泓博士認為,在應用人工智能產品進行下一代教育時,應該從立法和倫理道德等方面加以約束,建立適應人工智能的社會制度保障體系,前瞻性研究人工智能發展中可能出現的法律問題,為智能社會法律、倫理道德劃定邊界,讓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務人類社會。此外,蕭泓博士還表示,在制度框架之下,還應有智能化的管理,比如政府和企業共同成立人工智能的專門管理機構,廠商和家長共同建立一個兒童人工智能的監管體系,建議由一元的單向管理向多元共治轉變,樹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吸納社會公眾參與。同時,還可以依托現代智能科技,建構智能化監管機制。
現代社會,人工智能已經深入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得人們的生活越來越智能化、便捷化。以消費領域為例,應用人工智能模擬現實場景,能夠給消費者以充分的消費體驗。比如新一代年輕玩家更關注游戲等產品中對新技術的運用,完美世界積極關注ar等新技術,并將其融入自己的產品中,為年輕玩家朋友帶來更炫酷、更具沉浸式的游戲體驗。《輪回訣》將ar技術運用其中,推出了360度沉浸式體驗的副本關卡;正在研發的《云夢四時歌》也在進行ar相關深度應用的技術嘗試,力求全面呈現沉浸式虛擬場景;《夢間集天鵝座》使用先進的ar面部識別技術,完美地把玩家的面部信息映射到游戲中的角色上,實現玩家表情、姿態和游戲實時同步,并且未來還將使用ar環境識別功能,讓玩家可以把游戲中的虛擬物品布置在現實的生活環境中并保存下來,還可以多人合作布置環境,實現玩家間的分享和交互。
來源:光明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