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地區經濟司司長范恒山日前表示,從上世紀90 年代中后期開始,針對日益拉大的地區差距,國家著力研究和實施區域發展戰略,并逐漸形成了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和鼓勵東部沿海地區率先發展為基本內容的“四大板塊”的地區發展戰略。
從2006 年起,我國以打破行政板塊推動、促進經濟區發展為導向,運用區域規劃和方案打造了一批跨省區、跨流域、跨行政區的經濟區和經濟帶,如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原經濟區、成渝經濟區、北部灣經濟區等。
為加快相對貧困地區和其他特殊區域的發展,我國制定了針對性很強的區域經濟政策,涉及西藏、新疆、內蒙古、寧夏、廣西等少數民族地區。另外,我國陸續建立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重慶兩江新區、舟山群島新區、廣州南沙新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橫琴粵港澳合作示范區、連云港東中西合作示范區、琿春國際合作示范區、上海自貿區,以促進區域發展,為改革開放的重要政策試點、試驗、示范。
范恒山說,我國一系列區域戰略與政策的實施促進了區域協調發展,增強了經濟整體活力,區域增長格局已出現重大轉變。2007 年西部地區的增長速度首次超過東部地區。從2008 年起,中西部地區增長速度全面超過東部地區,今年仍然保持了這一勢頭。地區間發展差距正在縮小。
來源:中國質量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