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在逐步進入汽車社會,卻不得不面對環境與能源對汽車產業可持續性發展的制約。過去的一年中,中國汽車企業作為企業公民所需要承擔社會責任的意識進一步覺醒,越來越多的車企為之做出了思考、努力和嘗試。
日前,在《汽車商業評論》主辦的中國汽車企業社會責任論壇上,展開了一場圍繞車企社會責任的熱烈討論?!捌嚻髽I生產符合國家各項標準的產品是企業應盡義務,談不上是企業的社會責任?!叭珖f人資環委副主任王玉慶認為,汽車企業的社會責任可以在以下三方面做出努力:“第一是做科普工作,特別是普及環??茖W知識;第二,資助慈善事業或社會組織開展環保工作;第三,支持開展清潔能源汽車試點的工作。“
國家質檢總局法規司司長劉兆彬強調,在新一輪改革下,中國汽車企業社會責任的重點有三大方面:首先要對消費者負責,作為汽車行業的第一要義,是保證產品質量和安全;第二要義就是環保,汽車行業應該把環保責任放在突出地位,生產的產品必須環保,同時放眼未來,開發新能源和節能減排汽車;第三,盡到法制責任,汽車企業一定要依法經營,同時積極參與汽車行業相關法規的制定,推動我國法律體系的進一步完善。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副所長張文魁從汽車行業可持續發展角度看問題,認為當下我們面臨的能源、污染、交通的壓力,是汽車企業研究社會責任的重要課題。事實上,與其他行業相比,中國汽車企業較早具有了社會責任意識。但是,目前我國汽車企業社會責任整體戰略化程度仍然較低。年度研究最新發布的《2013中國汽車企業社會責任研究報告》顯示,目前只有上海通用、上汽通用五菱、長城汽車、一汽豐田、奔馳等為數不多的車企對社會公益有明確的戰略規劃。不過值得欣慰的是,汽車企業社會責任實踐的連續性不錯,43%的車企的公益項目堅持了四年以上,一些項目堅持時間超過十年。
從企業傳播來看,汽車企業社會責任與價值營銷關系密切,社會責任已經成為汽車企業助力營銷的重要手段,汽車企業社會責任傳播聲量在營銷季呈現高峰。同時,外資品牌責任傳播勢能優勢顯著,汽車企業社會責任傳播聲量排名前十的企業中外資和合資占據了7家。
基于當前現狀,北京感恩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周健提醒車企,所有以商業目的為主導的公益項目都很難達到它的商業目的。相反,如果能夠找到一個和企業戰略具有相同價值觀的社會問題,以解決社會問題為出發點,踏實地把一個項目做好,它的社會影響可以給企業帶來更多的價值。
作為汽車企業責任的踐行者,北京奔馳高級執行副總裁、星愿基金主席李宏鵬認為,“踐行企業社會責任,并非從善行善這么簡單,從根本上講,應該是體現企業長遠戰略的思考。既要有專業策略方面的,也包括方法論,這樣企業才能實現商業價值與社會責任的完美結合,從而完成一個真正可持續的發展課題”。
來源:北京商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