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的鎂市場經歷了今年最大的一次漲幅,價格也達到了今年的最高峰,對比一下今年以來的價格走勢,8月份的那個“波峰”無疑是最顯著的了。
在7月下旬,國家環保督察工作再次回頭,北方的部分省市受到的影響比較明顯,內蒙古、山西、河北等地的部分環保沒能達標的企業進入到檢修季節。而鎂市場此時也受到了環保督察的影響,7月中下旬,陜西府谷、寧夏等地的一些鎂企也被迫停產檢修,導致現貨供應嚴重不足,原鎂的出廠報價也突破了1.65萬元/噸的水平;到了7月底時,主產區現貨供應不足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價格又達到了1.7萬元/噸。
進入到8月份,市場一下子變得火爆和狂熱起來,8月6日,經歷了一個周末以后,主產區鎂企突然提高出廠報價元/噸,達到1.75萬元/噸以上,隨后幾天幾乎每天都有200元——300元/噸的漲幅,到8月中旬時,鎂價已經接近1.8萬元/噸。據了解,這一周的行情突變,主要是受炎熱的天氣影響,主產區鎂企一線生產工人的工作環境變得十分惡劣,有部分企業不得不放假或者減產,這給本來就供給不足的市場變得更加緊張。另一方面,環保督察在這一階段雖然沒有對鎂企有實質性的影響,但是很多企業都感到有一種壓力,擔心會影響到自己。據業內人士介紹,現在鎂企業雖然都有環保設施,但是因工藝、原料、工人操作等原因,在運行時都有不能達標的可能性。環境和心理作用的共振,是鎂價暴漲的主要原因。
實際上,在這段時間,下游深加工企業的需求并沒有實際上的增多,今年的鎂應用雖然有較大的起色,但是大部分并沒有應用到批量生產中,仍然在試驗階段;而鎂制品的出口也受到了匯率及中美貿易戰的影響,所以到了下半年,鎂的需求并沒有出現大幅增長的情況。需求不旺,鎂價也是空漲,在經歷了一周后,價格開始回落。
8月中旬的這一段時間,鎂價基本就是呈下滑的走勢,也就是一周多的時間,鎂價又下滑至1.71萬元/噸的價位左右,基本上與7月初時的行情一致。但是市場似乎不愿意就這樣跌破到1.7萬元/噸甚至更低,于是在下旬時,又出現有力的反彈,價格又回歸至1.75萬元/噸。雖然距1.8萬元/噸的今年最高位還有差距,但是在這段時間的成交量卻有明顯增多。成交主要是來自貿易商出貨,據了解,在月末的這一段時間,西安、聞喜等地的貿易商都抓住時機走貨。出貨、補貨,在月末這幾天,鎂市雖然穩定,但并不沉悶,買賣雙方在這段時間都顯得十分活躍,據陜西的幾家貿易商介紹,在一周左右,他們的庫存基本出清,市場的需求進一步走向平穩。
回顧一下2018年的鎂價走勢可以發現,鎂的價格可以說從年初到現在一直是呈上升的趨勢,幾乎每個月都會上一個新的臺階,到8月份時,最高的報價幾乎突破了1.8萬元/噸。8月份的平均價格大概在1.75萬元/噸左右,與年初時相比上漲了3000元/噸,上漲幅度超過了20%。今年前8個月的大部分時間里,鎂的供應不足應該是鎂價上揚的重要原因,到了8月末時,這種局面雖然有所改善,但是仍然沒有徹底解決。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統計數據,1——7月中國共產原鎂43.66萬噸,同比減少21.89%。其中陜西地區累計生產25.09萬噸,同比減少9.35%;寧夏地區累計生產4.76萬噸,同比減少52.68%;山西地區累計生產5.46萬噸,同比減少32.45%,生產和開工的不足造成了鎂供應的缺口是顯而易見的。另外,今年國家的環保力度和密度明顯高于往年,在8月份,陜西寶雞地區甚至出現了大部分鈦材企業停產關門的現象,這種近似于“一刀切”的作法對府谷地區的鎂企影響是巨大的,企業順勢推動價格上漲也是必然。
應該說,8月份鎂價出現的第一次波動漲勢兇猛,但是并沒有大量的成交出現,只是廠家單方面的價格上調,買家并沒有做好心理準備。而第二次波動則是由于供求關系的作用,無論價格變化有多大,需求都是客觀存在的,只是在市場價格過高時,買家的采購變得更加謹慎了,在8月的最后一周,有庫存的貿易商主動出貨,拉動了價格再次上升。
來源:中國有色金屬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