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精彩在于,沒有人能預知未來。汽車市場也一樣。在經歷前兩年的低迷之后,2013年年初,無論是業內專家還是汽車企業,都對今年的市場不抱太大的信心。然而,在一片哀嘆聲中,2013年車市卻出現了驚天大逆轉,全年銷量超過2100萬輛已板上釘釘,并有望沖擊2200萬輛,同比增幅高達15%。
與銷量一樣,汽車行業的變化也往往讓人始料未及,無論是拖了再拖的召回條例和“三包”法規終于開始實施,還是突如其來的霧霾伏擊全國,并由此引發更大面積的限行限購;無論是奔馳和谷歌的無人駕駛技術,還是特斯拉的移動互聯改變汽車駕駛方式,抑或是榮威e50和比亞迪秦開始走進尋常百姓家……可以說,法制的完善正進一步規范汽車行業的發展路徑,而科技的進步則讓汽車生活更加美好。
這一年,最讓人高興的是召回條例和“三包”法規終于開始實施。盡管還沒有一個國家級的鑒定中心,盡管條例和法規也還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在長達12年難產之后,畢竟“三包”終于在2013年開始實施了。隨著法律法規的日漸完善,汽車企業也不再一味搪塞消費者,因此我們可以看到,2013年的汽車召回案例比往年多了很多,其中最備受關注的莫過于大眾的dsg召回,以及上周剛剛宣布的長安福特翼虎召回。這些案例表明,消費者的權益要想得到伸張,不能僅僅依靠汽車企業的“業界良心”,更應該有完善的規章制度。
這一年,最讓人驚嘆的是移動互聯與汽車更加緊密的結合。無論是已經走進千家萬戶的移動互聯技術,比如上汽榮威推出的全新inkanet3.0,不僅通過語音就能快速導航,而且能告訴你哪條路堵車,還能像蘋果的siri一樣陪你聊天;還是尚處于試驗階段的智能駕駛技術,比如奔馳、谷歌和沃爾沃的無人駕駛技術,也許用不了幾年,這樣的技術就能應用到普通的車上,徹底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盡管吉利汽車董事長李書福所說的“未來汽車就像籃球,想到哪兒就滾到哪兒”,聽起來像天方夜譚,但科技日新月異,讓我們相信未來不是夢。
這一年,最讓人爭議的是特斯拉的出現。這個由被稱為與喬布斯一樣偉大的“硅谷新神”穆斯克創辦的電動車企業,沒有傳統技術的積累和延續,而是通過集成所有外包零件,打造出一款外形超酷、動力性和安全性也都上乘的電動車。這樣一款車,顛覆了汽車行業的歷史,也讓人們重新審視這個企業和行業。盡管特斯拉能不能最終成為偉大的汽車公司還是個問號,但無疑,特斯拉帶來的旋風,給暮氣沉沉的汽車行業帶來了一股新鮮的血液。不創新,毋寧死,這是所有制造業都必須遵循的生存法規。
這一年,最讓人難過的是霧霾頻發,以及由此引發更多城市的限行限購。從上海、北京、廣州,到貴陽、天津、石家莊,以及正在傳言的大連、杭州和重慶等,限行限購就像傳染病,快速地在各個城市蔓延。如何更好地治理空氣污染和交通擁堵,是門大學問,但簡單的限行和限購,只能說是懶政,一方面影響人們享受有車生活的便利,另一方面也破壞了汽車工業的可持續發展。近日,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的研究發現,北京地區pm2.5有6個重要來源,分別是二次無機氣溶膠、工業污染、燃煤、土壤塵、生物質燃燒和汽車尾氣,其中,汽車尾氣的污染僅占4%,并不是霧霾和pm2.5最主要的來源——這個冤大頭當得真是太冤了。
這一年,最讓人糾結的依然是自主品牌汽車的前景。從銷量來看,盡管自主品牌也在進步,但卻敵不過整體市場的增幅,因此市場占有率出現節節下滑的局面。低端市場上,合資品牌不斷下探;高端市場上,自主品牌依然難以突破“天花板”。另一方面,大集團依然躺在合資的溫床上,缺乏“不破不立”的決心,還有些企業,戰略搖擺不定,至今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我們在發展,但別人也在發展,而且發展得比我們快,這是目前擺在自主品牌面前最現實的問題。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包括上汽、長安、吉利、奇瑞、比亞迪和長城等在內的主流自主企業,依然在堅守中踏實地前進。
這一年,最讓人欣慰的是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從2009年喊出“新能源彎道超車”,到反思“彎道超車容易翻車”和確定自己的發展節奏;再到榮威e50和比亞迪秦等電動車開始進入尋常百姓家,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成為車企的主流選擇。另一方面,空氣質量倒逼政策扶持新能源汽車加速發展,目前,已有多個城市制定新能源補貼政策。在工信部2013年12月30日發布的《2013年中國工業通信業運行報告》中也表示,2014年,中國汽車產銷量可能有所回落,但新能源汽車有望成為新的增長亮點。
2013,中國汽車已經進入耳順之年,合資也到了而立之年,盡管步履蹣跚,卻依然懷揣著夢想堅定前行。2014年我們期待能有更多無法預料的改變和驚喜。
來源:中青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