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汽車電子現在在做兩個項目,目的是提高效率。最初的著眼點是在原來erp覆蓋的環節上做顆粒度細化。后來具體做的過程當中就發現各種矛盾。效率和管控的矛盾、需求(業務想要什么)和實際業務場景(業務是什么樣)的矛盾。從不同的角度看,似乎都是對的,又似乎都不對。
趙超的問題就從這里開始了,到底什么是數字化?最終的思考總結一點:業務數字化跟數字化業務是一樣的思路,即找到客戶,設計服務,讓客戶在線使用服務。也就是說,服務(產品)在線化,客戶在線化,客戶使用服務在線化,由此產生的數據,才是具備驅動服務不斷改進的有用的活數據。從業務的角度,要根據業務系統最終提交的服務,來考慮服務交付流程設計的合理性,以此來達成客戶滿意。比如采購系統不是根據采購部提出的需求就可以了,而是要看上了系統以后,是否提升了采購部的服務水平,是否提升購買商品的人的滿意度。更進一步,這個系統首先是給買東西的人用的。這也是數字化和信息化在切入點和實施目標上最明顯的區別。當然,購買商品的人可以知道通過線上下單購物是否滿意,但他并不知道怎樣設計基于系統的服務。而設計服務的人必須以客戶為核心。這是真正意義上的以客戶為本。
趙超理解的第二個抓手,就是要看業務場景,根據業務場景來做需求分析,而不是根據提供服務的人想要什么樣的系統來做需求分析。這樣才能判斷出來,這個流程的走向和步驟是不是能提供一個好服務。舉個簡單例子,設計一個員工線上申請快遞的系統時,不是問管理快遞的行政部門拿需求,大不了自己去發一個快遞走一遍,看看哪些環節可以由程序取代人工。這就是業務場景。也就是說,所有的業務都應該是有價值的,數字化必須以服務對象為出發點來定義什么被數字化,然后通過數據促成服務價值的不斷提升。
提到業務場景,趙超還舉了一個例子。比如老板去拜訪客戶,他臨時需要了解一下給這個客戶的發貨量等情況。常規報表是一個月做一次,而且一般是針對所有客戶看全貌,這個時候業務人員就會手忙腳亂地找數據,篩選出老板要拜訪的這個客戶的相關信息。反之,如果以老板為客戶,考慮他隨時隨地想要看到的數據和報表是哪些,以及他看這些報表的場景,比如有可能是出差途中通過手機。這樣一來,在報表的內容和格式上都會有所設計,更適合手機端瀏覽。這樣一來,老板看到一個他想看的信息,就會產生其他的需求,在這個過程中,報表就變成了活的報表,不同于以前的固化報表。而數據分析也就成了一種面向客戶的數據服務。對于企業里其他的業務部門,也是同樣的方法論。審視自己提供了哪些服務,客戶是誰,如何讓自己的服務線上化。這樣客戶使用了服務的各種數據會被記錄下來,根據這些數據反過來驅動業務的改進,或優化流程,或加強管控,這就是由流程驅動轉化為數據驅動。如果借用精益管理理論,一個是推動,一個是拉動。
對于數據驅動的落地,趙超總結為兩點:一要考慮數據的來源是客戶;第二要盡量用在線的,實時的方式獲取。類似于我們在淘寶上查找商品,后臺記錄了我們的喜好,然后做出精準的推薦。所以說淘寶、谷歌、亞馬遜這樣的平臺,是真正利用數據創造商業價值。
來源: eni經濟和信息化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