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動車污染的貢獻率是4%還是22%?隨著市環保局的官方回應和中科院表態,這一爭論終于塵埃落定。市環保監測中心給出的最新數字顯示,機動車的污染貢獻率大于22%。而從國際上來看,機動車尾氣排放向來是各城市空氣質量治理的重點。
市環保局新聞發言人方力引述北京環科院院長潘濤的觀點,他說:“國內很多機構,包括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其他課題組也都研究、發表過關于機動車尾氣的‘貢獻’問題,但是正如潘濤院長所說,機動車的‘貢獻’一般認為在10%至50%之間,多數認為在20%至30%之間。”方力表示,對于北京來講,未來是要實現無煤化。縱觀國際大都市,空氣質量好的城市大多都是燃煤比例比較低的。在國際上,機動車向來是各國施與重拳的治理對象。方力舉例說,洛杉磯機動車尾氣的直接“貢獻”率是23%,如果加上二次粒子轉化,如硫酸鹽、硝酸鹽、銨鹽轉化而成的“貢獻”率,一定還大于這一比例。
記者了解到,洛杉磯的空氣治理之路也經歷了相當艱辛的歷程。20世紀初期,洛杉磯曾發生光化學煙霧污染事件。1947年,洛杉磯地區成立全美第一個地方空氣質量部門。20世紀60年代,洛杉磯地區空氣質量管理者開始關注機動車污染。
1959年,加州成立機動車污染控制管理局,負責尾氣監測和污染減排設施認證。1975年,要求汽車加裝催化轉化器,減排效果十分顯著。
目前,洛杉磯市的主要污染源為機動車,全城70%的地區經常浸泡在高濃度的尾氣中。
2005至2010年期間,洛杉磯港口pm10年均濃度范圍為20至29微克/立方米,超過加州標準;pm2.5年均濃度范圍為6至15微克/立方米,部分社區站超過加州年均標準,但達到美國國家年均標準。
來源:網易新聞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