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寂寞的紅酒
閃電戰,又稱閃擊戰,是二戰時期由德國名將古德里安創建的一種新型戰爭模式,是一種非常先進的機械化作戰方式。二戰中,德國憑借閃電戰橫掃歐洲,所向披靡,號稱世界第一陸軍強國的法國僅僅一個照面就被打趴下了。閃電戰可以說是德國人的殺手锏。但實際上,二戰前各國都在探索機械化作戰,當時的英法甚至包括蘇聯其實都走在了德國的前面。二戰前法國的戴高樂、蘇聯的圖哈切夫斯基、英國的富勒都提出了自己的機械化作戰理論。據說戴高樂的機械化理論《建立職業軍》在法國無人問津,被德國同行花了15法郎買回去研究,結果德國人根據他的思路組建了機械化部隊反過來打敗了法國。此外,在機械化裝備方面,英法同樣走在了德國的前面,二戰前英法的坦克比德國還要先進,數量也比德國多得多。1927年,德國還沒有一輛坦克的時候,英國就已經組建了實驗性的裝甲部隊。但在最終的實戰中,卻是德國人率先將機械化作戰運用到實踐中,發明了所向披靡的閃電戰。二戰前各國都在探索機械化作戰,為何德國率先發明了閃電戰?這就要從一戰說起。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法憑借堅固的工事和陣地戰擊敗了德國,所以英法認為防守遠勝于進攻,堅固的工事才是陸戰獲勝的關鍵,因此忽視了坦克、裝甲車等機械化單位的作用,把坦克和裝甲車等機械化單位作為步兵支援武器,把坦克分散配屬給步兵。直到二戰前,英法仍然抱著這種僵化落后的思維。這也是德國閃電戰走在英法前面的根本原因。
反觀德國,由于在一戰中戰敗,德國人對戰爭的認識更加深刻,德國人一直在反思失敗的原因,并在尋找破解陣地戰的途徑。由于戰后德國軍事力量受到英法的嚴格限制,軍隊規模不能超過十萬人,所以德國人更加注重軍隊的質量、火力和機動性,高效率的機械化作戰受到德國人推崇。德國國防軍總司令馮·西克特就指出,“戰爭的全部前途在于運用機械化部隊,它規模相對較小,但素質很高,再加上使用飛機,其效率將進一步提高”。機械化理論得到了德國高層的廣泛支持,特別是古德里安等一批優秀的軍事將領,非常迷戀機械化作戰。古德里安在富勒坦克戰等理論基礎上創建了閃電戰理論,并在希特勒的支持下開始大規模組建機械化部隊。
德國人將飛機、坦克、汽車等單位組合起來,形成了一支新型的多兵種合成機械化部隊。各兵種之間密切配合,空軍力量負責打擊敵人的空中力量和地面目標,摧毀敵人的火力點和癱瘓敵人的交通線,切斷敵人的補給和增援部隊的開進;火炮部隊負責摧毀敵方陣地,坦克部隊負責突破敵方陣地,而裝備卡車、摩托車和裝甲運兵車的機械化步兵負責肅清殘敵、占領陣地。盡管德國的坦克數量和質量都比不上英法,但這種先進的戰術卻領先英法一個級別,所以在法國戰役中,德國人用閃電戰狠狠的教訓了英法,取得了戰爭的勝利。實際上,正是英法對機械化的不重視,成就了德國人的閃電戰,讓德國人撿了個便宜。憑借閃電戰,德國人在半年的時間里就占領了大半個歐洲,連蘇聯都差點沒扛住。如果美國參戰,德國未必會輸給蘇聯。
來源:鳳凰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