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潛在的最大威脅是數據安全。因為大數據是人工智能背后的動量來源,存在著泄密、盜取、篡改等可能性。
人工智能正潛移默化的走進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有人在憂慮:未來某天人工智能會不會反過來給我們造成威脅?小i機器人董事長袁輝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現在大家對人工智能的認知并不統一,觀點多種多樣,“人工智能威脅論”的說法也比較普遍,支持者和否定者各有自己的主觀判斷邏輯,并沒有客觀的事實依據。
小i機器人董事長袁輝
“人們對人工智能充滿著顧慮,是因為我們心中期待著那種具備真正的自我意識的機器人的出現,期待有一天創造出變形金剛。所以,人類跟機器人的這種關系是在憂慮和期待中前行。”袁輝認為,人工智能作為一種先進的技術應用其本身是不存在危險的,真正的危險在于創造技術和應用技術的人。
在袁輝看來,人工智能潛在的最大威脅是數據安全。因為大數據是人工智能背后的動量來源,存在著泄密、盜取、篡改等可能性。就目前的技術而言,機器不具備自主利用數據實施威脅人類安全的能力,即使未來創造出超級人工智能,機器具備自主能力,但也會在人類設計的規則和框架下使用數據。如果人類不為機器定義危險的行為,那么機器人是不會主動做出安全隱患的事情。但不能排除設計者和使用者,利用機器對數據進行具有安全威脅的操作。
不論是來自于倫理、法律,還是就業方面的威脅,歸根到底是人類如何看待技術,如何使用技術的問題。人類要保持與機器人的合理關系,首先要有利他價值觀,遵守文明的原則和底線。“如果人類能夠堅持文明和道德底線,能夠有擔當,那么人工智能就是為創造更美好的生活而存在,不會變成威脅。”袁輝說。
對于未來人工智能的“模樣”,相信不少人或多或少心中都有一副畫像。在大部分人心中,大白、變現金剛這些電影中的忽大忽小,知冷知熱的機器人應該就是我們理想的人工智能最終的樣子。不過,袁輝更愿意從實際出發,希望人工智能在我們需要它的某一個領域做到極致,把人從重復的勞動中釋放出來,讓人去做更有意義的事情。機器人能夠在某些具體方面完全替代人類的工作:比如生活中端茶倒水,工作中獨立完成信息整理、整理、分析等事務,還比如無人駕駛等超智能行為。
但袁輝也強調,機器人無法替代人類本身。人工智能核心的要素還是人,人類用了3萬年才進化成現在的形態,包括大腦的進化,而機器人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人是因,機器人是果。“至少在我們目前有限的想象力范疇內,機器人還無法替代人類本身,我們也無法承擔機器人替代人類的后果。”
作為國內人工智能領域最早的一批試水者,袁輝早在十年前就帶領小i機器人涉足人工智能,前期的發展歷經重重困難,包括對商業模式的探索等,走到今天可謂九死一生。“幸運的是,我們終于熬過來了,迎來了ai發展的最好時代。”袁輝說,不過即便到今天,人工智能的商用仍處于早期階段。
談到目前ai更進一步的阻礙因素時,袁輝坦言,人工智能整個行業所面臨的困難應該跟小i的困難一致:人才和資金。人工智能是一個人才和資金密集的行業,而整個行業的發展目前的還處于早期的階段。在人才的培養和引進上,特別是處于一個全球化的競爭階段,人才越發珍貴。同時,人工智能處于發展的早期階段,而人工智能是一個非常基礎、前沿的科技,需要大量投入,為5-10年后改變世界做儲備,而中國的投資市場對創業的支持往往基于一些短期考慮,這對于行業發展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來源:解放牛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