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在行業出現了廣闊的應用前景,不僅帶來生產效率的提升,還催生了新的產品和商業模式,推動整個產業鏈的重構。這樣的背景下,此次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將大力聚焦人工智能技術的產業化落地。
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將于9月17日~19日在上海(西岸)召開。本次大會以“人工智能賦能新時代”為主題,以“國際化、高端化、專業化、市場化”為特色,將集聚全球人工智能領域最具影響力的科學家和企業家,以及相關政府的領導人,圍繞人工智能領域的技術前沿、產業趨勢和熱點問題發表演講和進行高端對話,打造世界頂尖的人工智能合作交流平臺。
嘉賓陣容豪華
第一財經記者從大會官方網站上了解到,大會嘉賓團陣容豪華,首日主論壇除了有中國互聯網巨頭主要負責人以外,云人工智能、機器學習首席科學家李飛飛和全球副總裁沈向洋也將出席。大會還邀請了包括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萊維特(michaellevitt)、圖靈獎獲得者姚期智等在內的眾多學術“大咖”。
在這場盛會上,不但會有無人車、無人機和各樣機器人來吸引眼球,還有更大的亮點隱藏在背后,即不斷進化的算法和解決方案,以及實實在在的技術應用。除了華為、商湯、、小i機器人等行業龍頭企業的技術應用外,平時更多隱在幕后的技術也將在大會上呈現在公眾面前。
大會主辦方表示:“這一輪人工智能的熱潮是由深度學習技術推動的,但如今已經被應用在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與生物信息學等多個領域,從而賦能各個行業。”
就在大會召開前,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發布研究報告稱,人工智能在未來十年有望為全球經濟增速增加1.2個百分點,這意味著將對全球經濟產生13萬億美元的貢獻。
探營揭秘:ai將徹底改變上海城市面貌
為了讓讀者第一時間了解大會的精彩內容,第一財經記者提前去展館進行了探營。在中國建筑上海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下稱“中建上海院”)展位上,記者看到設計師兼講解員袁渤巽正在擺放vr眼鏡。袁渤巽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只要戴上vr眼鏡,就可以體驗在項目模型中實時拆卸各個構件,幫助公眾更好地了解這類專業性較強的項目。
據袁渤巽說,基于人工智能的區域能源規劃設計運用了物聯網、最優化、數據挖掘、深度學習神經網絡算法等多種技能,整套設計可以把能源效率提升20%,實現人力節約70%、投資節約30%、可再生能源比例提高40%、環境噪音降低等多個好處。
在數據即時更新的大屏幕面前,申通地鐵集團講解員蔡峰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上海地鐵每天接待的人次超過1000萬人次,規模非常龐大。為了保障地鐵安全并為乘客做好服務,申通地鐵正在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嘗試升級。目前,上海地鐵70%以上的列車已經配備了實時故障上傳機制,可以把列車的所有狀況實時上傳和呈現,供給監控中心及時判斷和解決。“以前需要至少十幾分鐘來反饋故障,現在是實時的,加快了故障處理的時間。”蔡峰說,今年5月,申通地鐵還推出了手機刷碼過閘軟件大都會,乘客直接刷碼就可進入地鐵而無需排隊購票,打通了電子支付。推向市場3個多月后,該軟件實名登記的用戶現已達739萬,覆蓋約20%的地鐵乘客。
由上海市新能源汽車公共數據采集與監測研究中心開發的ev大數據平臺每一天都會對上海新能源汽車進行“素描”,即時監控和展示正在運行的新能源汽車。“這個應用平臺的數據每30秒刷新一次,你看,目前正在運行的新能源汽車是25788輛車。目前已經接入了20萬左右的新能源汽車,覆蓋了全上海所有的新能源車輛。”該研究中心研究部高級項目經理張文杰告訴第一財經,每輛車的數據都從整車廠直接接入,通過這些數據,可以計算出這些新能源車輛的充電狀況,以便政府對新能源車輛進行更好的引導和管理。
來源:新浪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