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lowyinterpreter(澳大利亞智庫羅伊國際政策研究學院網站)1月8日刊文稱,新年前后,許多中國新型軍事裝備的照片開始在網上流傳。最具震撼力的是中國首個航母戰斗群的照片。除“遼寧”號航母外,照片中還出現了先進的護衛軍艦。數天后,網上出現了攜帶新型吊艙的j-15的照片。借助該吊艙,一架j-15戰機可為同類機型進行空中加油,擴大其作戰半徑。隨后,j-16戰機和z-20中型通用直升機也在網上曝光。
中國新型裝備的井噴式發展令人矚目,但上述所有裝備具有一個共同特點:它們與一些國外裝備高度類似。“遼寧”號改裝自一艘前蘇聯航母;j-15的加油吊艙似乎是對俄羅斯產品的仿制;j-16的原型為俄羅斯su-30戰機;z-20與中國上世紀八十年代進口的美國“黑鷹”直升機高度類似。
中國長期存在仿制外國裝備的問題,這既反映了中國技術水平較為落后的現實,也反映了中國渴望全面趕超的雄心壯志。中國的知識產權意識一直不強,因此仿制的現象比較普遍。而外國公司因為希望開拓例中國市場,對中國的行為或多或少持默認態度。以蘇霍伊公司為例,雖然中國大規模仿制su-27戰機,但它并沒有在知識產業方面過度施壓,因為該公司還希望從中國獲得更多的訂單。
美國前國家情報委員會主席馮稼時(thomasfingar)認為,中國的自主創新能力仍然非常有限,當前取得的進展得益于工業制造能力的顯著提升。若想快速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中國必須積極落實知識產權法,注重技術研究,完善產業結構,轉變管理方法。
中國當前正在積極發展自主創新能力。盡管仿制外國裝備的現象還普遍存在,但由于同時更加注重自主研發,仿制裝備的性能得到了大幅提升。例如,盡管j-20和j-31隱形戰機仍受外國技術的影響,但已經具有相當程度的原創設計。此外,中國還將投資160億美元解決長期困擾其航空產業發展的發動機問題。
來源:新浪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