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從上個世紀末就開始探索環保物聯網的構建;自2010年全國污染源自動監測數據聯網接入,進入一個發展加速期;直到2013年開始,環保物聯網開始邁入高水平發展階段;目前,新一代環保物聯網正在縱跨各層級環保單位,鋪設覆蓋全國版圖的感知網絡。
無論是環境監測設備也好,還是衛星環境監控,針對環境污染組建的物聯網平臺匯聚了來自無數個聯網設備獲取的數據,不斷為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增幅。同時,環保物聯網作為與新時代接軌的關鍵技術,應用范圍也越來越廣。
前有要求垃圾焚燒發電企業做好“裝樹聯”工作的通知,后有要求施工單位做好揚塵監測設備安裝工作的通知,還有秸稈焚燒火點監測、各地空氣質量檢測等等,都離不開環保物聯網強大的信息收集能力、數據解析能力以及科學建模能力,諸如此類。
就以施工揚塵污染監測為例,無論是建筑垃圾、建筑渣土、運輸車,或者露天堆放,環保物聯網都能夠通過傳感器,以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為基石,實現遠程監控、實時監控、在線監控、精準監控。
顆粒物濃度的曲線圖,現場視頻的采集,監測數據異常的記錄,污染值的常規和非常規變化,數據在智能云中的自動保存、分析、,調用某些污染源數據的周期曲線分析圖,設置閥值警報……環保工作相當于有了“千里眼”、“順風耳”、“智囊團”。
生態環境數據透明管控、源頭管控、精準管控以及最優管控,這些要求的核心責任都落在了環保物聯網系統上。數字環保自有其存在和發展的優越性和必要性,高水平感知、無死角覆蓋、365天響應,將環保工作連接成一個共同體。
早前就有全國人大代表表示,要加強環保領域的萬物互聯應用,加強環保有效監管。這是污染綜合治理、污染風險管控、污染治理精細化管理的要求,《環保物聯網總體框架》(hj928-2017)已經明確了7個域和5層系統結構,提供專業化服務,普及環保物聯網應用已經不太遠。
物聯網引領著“智慧環保”前行的方向,其推廣和與環保工作的深度融合正在形成一個新的。而作為環保領域的一項重大突破,環保物聯網也正在常態化,為高質量發展帶來更深層次的改變。
來源:hc360慧聰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