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的危害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的話題。正因如此,全球范圍內有不少企業巨頭宣布停用塑料產品。星巴克總部于今年7月宣布,將于2020年前在旗下2.8萬家門店內全面取締塑料吸管,以響應抵制一次性塑料產品的行動,中國總部也將參與其中。除了星巴克,對一次性塑料吸管說“不”的大有人在。從今年9月開始,在英國和愛爾蘭的所有麥當勞餐廳將全面終止塑料吸管的使用,替換為紙質吸管;德國雷韋集團本月宣布,擬在旗下近0家超市和商場禁售一次性塑料吸管,此舉有望每年節省超過4200萬根吸管;希爾頓和凱悅集團也說有計劃在今年底停止使用塑料吸管。
各國為什么都在針對一次性塑料吸管?因為它不是生活必需品,而是“奢侈品”——它的環境成本太高了。據統計,美國每天丟棄大約5億根塑料吸管,每年向海洋傾倒多達1200噸塑料,威脅海洋生態。英國廢棄物處理公司則把塑料吸管列入“難以回收”物品行列,稱其為“人類的終極浪費”。這家公司發言人馬克·霍爾指出,“一根塑料吸管的壽命只有20分鐘左右,隨后就被拋棄”,并建議對塑料吸管征稅。
2008年6月1日起,我國全面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袋,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料袋有償使用制度。但10年過去了,“限塑令”實施效果如何?據媒體調查,在大型商超,塑料袋使用量明顯下降,替代品增加。但在一些商貿市場,免費超薄塑料袋依然大行其道,禁而難絕。而電商、快遞、外賣等新業態發展,導致塑料餐盒、塑料包裝等消耗量飆升,造成新的資源環境壓力。
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