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汽車市場的快速增長,道路交通安全和汽車質量問題也頻頻成為媒體關鍵詞。1月20日,清華大學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汽車碰撞試驗室主任張金換教授在做客中新網汽車頻道視頻訪談時表示,中國的汽車安全性發展也是非常快的,從最初的被動安全技術開始,到現在汽車主動安全技術上已經與歐洲等國家差距很小。
張金換介紹,1992年清華大學開創了中國汽車碰撞安全的領域,到現在已經二十多年的時間,中國從被動安全性,到主動安全性技術,再到朝著主被動安全一體化的方向在發展,如今像abs技術一點都不比國際上差,這對中國汽車來說是非常好的發展方向和勢頭。
張金換表示,所謂的被動安全性,也就是當汽車發生碰撞的時候,怎么樣更好保護人在碰撞過程當中讓他少受到傷害,怎么樣事后讓他更好受到保護,比如安全帶,安全氣囊,包括現在兒童座椅,都是屬于這個范疇。再到汽車主動安全性的發展,比如怎么從源頭上讓交通事故發生少,發生事故后人受到何種保護,讓汽車在行駛的時候,從主觀上減少發生交通事故,比如abs技術,汽車主動巡航的技術,還有現在車道線的識別的技術等等,都屬于是主動安全的技術。中國歷經了二十多年的時間,現在是朝著主被動安全一體化的方向在發展,而且這方面中國還是和美國、歐洲相比有很大差距,但是現在已經在做。
張金換說,國務院研究發展中心提出6億工程來形成道路交通安全保障,將不單單是汽車上有安全性,將有6個方面,比如說教育,法規,汽車技術,還有急救,有6個方面的因素影響汽車安全,是一個大的系統的工程。因為人車路,由三個組成的,人的方面就是主觀的方面,安全意識,駕駛水平;車就指汽車安全技術,汽車制造水平,生產水平和它的各種安全性能;路,就是道路交通安全設施,比如高速路,一些隔離帶,包括路燈等等,這些方面形成了直接跟安全有關系的系統,多方面的因素。
來源:中 新 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