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橋梁健康監測,能評估橋梁健康狀態,為運營養護部門提供橋梁狀態信息,為橋梁的日常養護、檢測、維護、加固及維修提供依據。
兩江交匯的武漢,橋梁眾多。武漢到底有多少座城市橋梁?這些橋梁的健康水平如何?橋梁養護有哪些先進之處呢?對此,記者進行了詳細了解。
武漢橋梁總體健康水平較高
據統計,目前武漢共有694座城市橋梁,其中80%橋梁是在近20年內建設的。“綜合多方面監控結果顯示,武漢城市橋梁總體處于健康水平。”橋梁結構健康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田啟賢說,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武漢建橋企業多,且實力很強;二是在橋梁設計階段各方面就做得很好;三是橋梁完工后對橋梁結構健康與安全的重視程度高,投入人力、物力多,武漢橋梁養護水平在全國也是領頭羊地位,相關技術已運用到國外一些橋梁中。
田啟賢介紹,2017年,湖北省首次按照城市橋群架構建設橋梁智慧管理系統,在重點橋梁上共安裝15類共計1000余個傳感器,實時掌握運營環境、車輛荷載、結構力學特征、病害缺陷及安全運營指標。接入系統的自動安全監測橋梁隧道已達60座,5年內,694座城市橋梁將全部裝上智慧管理系統。
監測數據沒有變化系統也會報警
隨著武漢市橋梁健康與安全監測系統的建成投用,橋梁管理養護精細度和深度得到了大幅提升。
中鐵大橋局橋科院副總經理鐘繼衛說,橋梁結構健康監測系統,武漢最早是2007年用于陽邏長江大橋。2008年汶川地震時,通過傳感器提供的異常數據分析發現,陽邏長江大橋因汶川地震受到了相當于4.5級地震的影響,十幾厘米位移,最終報告出來后,確認震動和變形在設計范圍內,才松了一口氣。
橋梁的監測數字沒有變化,也可能存在問題。鐘繼衛說,今年8月,監測顯示,漢口馬池橋一處伸縮縫數字長時間沒有變化,系統卻發生了預警。他們立即派人現場勘察,才發現伸縮縫被“頂”住了,缺乏伸縮空間,影響橋梁的結構安全。
科技神器可將百噸外力減為一噸
記者了解到,到今年年底,武漢接入橋梁健康與安全監測系統的橋梁隧道將超過60座,將進一步加強橋梁隧道安全的監測能力。
此前,長江二橋、天興洲大橋、二七大橋、江漢六橋等多座跨江橋均建立了橋梁健康與安全監測系統,但武漢長江大橋未安裝,主要靠人工巡檢,進而養護。田啟賢表示,今后長江大橋也要安裝橋梁健康與安全監測系統,通過專業“醫生”呵護,目前正在研究具體實施方案。“在建的楊泗港長江大橋,安裝了一系列新設備,保護橋梁健康。”田啟賢說,該大橋上安裝了專業阻尼器,當地震來時可降低地震對橋梁造成的外力擠壓,比如1000噸的外力擠壓,通過阻尼器可降至10噸。楊泗港大橋的吊桿上也安裝了阻尼器,設計上可以抵抗12級臺風。
來源:阿儀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