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組裝工廠到世界領先,堅持獨立自主成就韓國汽車工業
韓國汽車產業的發展屬于產業主導型發展模式,以自主開發、自主建設、自主生產、自主銷售為指導思想。盡管在整個產業建立之初,韓國汽車工業并不擁有完整的汽車設計制造技術,只能通過從外國企業進行技術轉移,但為了保證民族汽車工業的獨立發展,韓國企業堅持自主創新,堅持企業的獨立性和話語權底線,形成自己獨立的技術研發能力,2017年韓國民族品牌現代起亞汽車集團全球銷量超700萬輛,為世界第五大汽車集團。我們認為,堅持自主開發成就了后來居上的韓國汽車工業,中國自主車企需堅持走自主開發的道路,可關注優秀自主品牌整車和零部件企業。
政府產業政策支持,整車和零部件企業合力促進韓國汽車工業崛起
發展歷程曲折,多因素促成韓國汽車工業崛起。韓國汽車工業先后經歷了進口零部件組裝汽車,積累汽車制造技術;吸收消化外資技術,提高國產化程度;專業分工提高生產能力,放開管制進軍國際市場;危機后重新起飛,打造現代起亞國際品牌的四個階段。整個發展過程中,政府通過政策積極引導,培育發展了現代摩比斯和萬都等掌握核心技術的零部件企業,整車企業在吸收外資技術的前提下不斷提升國產化水平,堅持自主開發,同時政府分階段放開外資準入,充分競爭提升了本土企業的研發水平,促進了新車型與新技術的推出,加快了韓國汽車的國際化進程。
同為汽車工業后發國家,中國自主車企需堅持走自主開發路線
中國汽車產業曾長期是產業依附型發展模式,即主要依附發達國家的資本和技術,缺乏自主權。長期以來,中國車企銷量榜單一直被合資品牌占據,據乘聯會數據,2017年車企銷量前十企業中,前五大均為合資企業,自主品牌、和分列六至八位。部分合資車企雖然實現了引進車型90%以上的國產化率,但未能克服外資技術的依賴并形成自身的開發能力和獨立的自主知識產權品牌。我們認為,通過自主開發,吉利汽車、、上汽乘用車和廣汽乘用車等部分中國自主車企正不斷走出正向開發的發展道路,未來有望實現國內外市場份額的不斷提升。
吸取中國韓系車銷量下滑教訓,自主車企需提升車型配置水平
2017年,受行業增速放緩以及韓國薩德事件的擾動,韓系現代和起亞車型在中國銷量同比分別大幅下滑31%和45%,同時韓系車在中國市場的整體市占率從2014年高峰時期的8.96%逐漸下降至4.63%。我們認為,韓系車銷量下滑表面上的因素主要是行業增速放緩和政治因素擾動,深層次的原因是中國自主品牌實力不斷提升,美系和德系合資品牌不斷下移導致韓系車產品性價比的滑落,中國自主車企未來需吸取韓系車銷量下滑的教訓,提高車型配置水平,提升產品競爭力。
韓系車將以價換量,中國優勢零部件企業或將迎新發展機遇
根據我們產業調研,韓國企業為提振中國區域銷量水平,同時提升其在中國工廠的產能利用率,未來將加強車型本土化開發,同時降低售價以促進銷量。我們認為,韓系車型的降價,或將進一步加劇中國乘用車市場的競爭,自主車企需提升車型配置水平應對挑戰。另一方面,韓系車在成本壓力下,未來或將增加中國本土零部件的供應比例,以期降低成本,提升利潤率,我們認為若韓系車企供應體系進一步開放,對中國本土優勢零部件企業或是機遇,可關注、、和等優秀自主零部件企業。
來源:東方財富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