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汽協聲明反對放開整車企業合資股比
2月13日,在每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表聲明,明確反對現階段放開整車合資股比限制。
這份全稱為《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不同意放開汽車整車生產領域外資股比限制的意見》的文件指出,通過組織汽車生產企業多次進行研討,中汽協不同意放開汽車整車生產領域對外資股比限制,認為目前不是正確時機。
文件列出了三條反對理由:其一,汽車產業不是一般的制造業,而是支撐國民經濟轉型升級的戰略性產業;其二,建成汽車強國是汽車產業的戰略目標,中國已具備建成汽車強國的基礎和條件;其三;如果放開汽車整車股比的限制,我國汽車產業的格局將發生重大的變化。
建議維持股比政策現狀
“合資企業股比限制是汽車行業最重大的話題,是決定中國汽車產業命運的重大問題,”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會長、秘書長董揚說。“我們提出不要對外開更大,維持現狀,合資繼續,同時對外深化合作,而不是擴大開放,并抓緊時間發展自主能力。”他說。
董揚指出,改革開放之前,中國汽車工業較為落后,改革開放后,為了發展汽車產業,將最好的廠房、人才、裝備等都注入了合資企業。直到今天,我國整車制造業70%的資產都在合資企業。“雖然有人說在50:50合資中,中方并不具有平等權力,這個觀點應一分為二來看,合資的產品、技術主要來自外方,中方話語權小,但在資產處置、關系變更等重大決策中,中方擁有一半權力。如果這一半權力放棄,那就真的什么都沒有了。”董揚表示。
“在汽車業,很多人建議要關門,不能對外資繼續那么開放,提出減少引進、減少合資,合資合同到期后續不續都需要研究,要給中國品牌更大空間。我們沒提出關門的建議,我們是提出不要開更大,維持現狀,繼續合資,對外深化合作,而不是擴大開放。與此同時,抓緊時間發展自主能力。”董揚說。“改革開放政策的大方向不會變,汽車領域要深化合作,加強自主開發,不是擴大開放。我們希望合資企業越辦越好,樂見合資企業綜合能力越來越強,但希望自主品牌也能順利成長,形成雙贏局面。”
放開股比對自主無益
“有些人,包括我的好朋友李書福提出,自主品牌不怕股比放開,開放后國有企業會遇到麻煩,但自主品牌只剩下與外資的競爭,他說他不怕外資怕國企,放開后對他更有利。我不同意這個觀點。和他一樣,我認為放開股比會對國有汽車企業會造成重大影響,但他認為這對他有利,我認為對他也并不有利。”董揚說。
在董揚看來,目前自主品牌受到來自合資品牌外資品牌的重大壓力和挑戰,這還不是最壞的事情。合資企業生產的外資品牌轎車在市場上沒有出現過低價傾銷,這是因為有中方合作伙伴在,不允許他們這樣做。“從其他行業的經驗看,比如化妝品、家電等外資可以完全控制的產業,放開限制后,完全可能出現對自主品牌汽車來說惡劣得多的狀況,比如低價傾銷、切斷供應鏈、高價收購品牌。”董揚說。舉例來說,可能出現外資企業要求零部件廠只能給自身供貨,不能給吉利、長城供。
自主品牌遭遇收購的潛在風險也讓董揚感到擔憂。“我問過一個自主品牌的負責人,如果外資要入股、收購你的品牌,你干不干?他回答說,價格低不干,高了就干。我們不去評價他的選擇,但是這表明確實可能會出現這一情況。”董揚說。
放開股比將帶來滅頂之災?
“媒體上對汽車產業批評的聲音很多,它的確存在問題,但也希望大家都能看到它的進步。相當一部分人看不到汽車產業的進步,對產業沒信心,認為不如放棄,這樣的觀點是不對的,”董揚說。直到現在,西方發達國家仍不放棄汽車產業,在歐洲、美國、日本,汽車都是支撐實體經濟的重要方面。這一支柱性產業對中國更加重要。
“獨立自主的汽車產業和依附于外國的汽車產業不一樣,二者對經濟的影響不一樣,掙的錢不一樣,對零部件、裝備的帶動作用不同,對經濟安全、國防安全的作用不同。”董揚說。他認為,“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理念,并不適用于汽車業。“拉美國家陷入中等國家陷阱,就是因為支柱產業不在自己手中,雖然產業繁榮,但自己掙的錢少,產業對國家經濟、科技的拉動少。對于中國,汽車這樣的支柱性產業應該在自己手里,不應該放給別人。”
“放開外資股比,將對中國品牌形成滅頂之災,”中汽協強烈反對股比放開。
來源:新浪汽車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