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我國機械工業與全國工業大體一致,實現了“緩慢回升、溫和增長、平穩發展”。預計2013年機械工業經濟運行速度高于2012年。其中:產銷增速約為12%;利潤增幅預計高于產銷增幅;出口創匯額增幅預計在5%左右。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蔡惟慈將2013年我國機械工業發展特征概括為“穩、調、升、降”四個字。具體表現為:行業緩慢回升、溫和增長、平穩發展;產業結構繼續向預期方向調整;行業在創新驅動、兩化融合、綠色發展升級方面有新進展;在需求趨緩、產能過剩、成本上升、價格下行壓力下,利潤率回升仍然快于產銷。
a 數據: 緩慢回升 行業景氣出現向好趨勢
產銷增長平穩 利潤增幅略高 記者從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了解到,去年我國機械工業增加值增速逐季小幅提高,進入四季度,機械工業增加值增速已經連續3個月高于全國工業。1~11月機械工業增加值增速10.7%,高于全國工業1個百分點,11月當月13.9%,高于全國工業3.9個百分點。
64種主要產品中近60%的產品產量增長。在國家統計局公布的64種機械工業主要產品中,1~11月產量實現同比增長的產品40種,占比為52.5%,產量同比下降的產品24種,占比為37.5%。
利潤回升快于產銷。其中,從1~10月主營業務收入與利潤增幅比較看,主營業務收入增長13.04%,利潤增長15.14%,1~10月利潤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1.44個百分點,主營業務收入比上年同期加快3.71個百分點,利潤回升快于產銷7.73個百分點。
從各行業運行看,1~11月,中型拖拉機、小型拖拉機同比分別增長12%和5.28%,比上月提高1.33和0.16個百分點。收獲機械雖然同比增長0.81%,但比上月回落1.32個百分點。大型拖拉機同比下降2.16%,降幅比上月收窄10.5個百分點。
挖掘鏟土運輸機械、裝載機和壓實機械前11個月同比分別增長1.39%、3.23%和6.27%,其中挖掘鏟土運輸機械和裝載機增速比上月提高1.45和0.85個百分點。挖掘機同比下降3.09%,降幅比上月收窄3.25個百分點。
金屬切削機床和金屬成型機床產量持續下降,1~11月同比分別下降7.84%和1.38%,但降幅比上月收窄0.49和1.98個百分點。金屬切削工具同比增長9.5%,比上月回落0.4個百分點。
重型礦山產品中金屬冶煉設備、起重機和輸送機械同比分別增長7.67%、7.15%和16.72%。而礦山專用設備和金屬軋制設備同比分別下降3.57%和4.8%,但降幅均比上月略有收窄。
發電設備生產持續低迷,1~11月發電設備產量為11497.33萬千瓦,同比下降1.44%,其中水輪發電機組和風力發電機組同比增長3.59%和6.84%,汽輪發電機同比下降4.92%。
運行成本降低 庫存壓力減輕 機械工業三項費用增幅比上年增幅明顯回落。其中,2013年1~10月,機械工業財務費用同比增長4.67%,其中利息支出增長6.22%,均比上年同期增幅(32.76%)、(35.2%)回落超過28個百分點。同時在經濟形勢趨緊的形勢下,企業普遍加強了內部管理,1~10月管理費用同比增長12.27%,低于上年同期3個百分點。
企業庫存、應收賬款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10月企業存貨同比增長6.65%,比上年同期6.83%回落0.18個百分點;1~10月應收賬款同比增長14.32%,比上年同期15.88%,回落1.56個百分點。
去年下半年以來,反映效益的指標持續小幅改善。1~10月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6.45%、總資產貢獻率13.55%、成本費用利潤率6.96%,資產負債率56.3%繼續下降,上述指標環比均有好轉。
固投趨穩 價格指數低位徘徊 去年以來,機械工業價格指數繼續延續上年低迷的走勢。截至2013年10月,機械工業當月價格指數已經持續24個月低于100%,累計價格指數持續23個月低于100%。從趨勢看,11月份機械工業價格指數當月98.8%,比10月提高0.2個百分點,累計98.6%,與1~10月持平。
累計投資增速趨穩,當月投資增速波動較大。去年1~11月,機械工業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65萬億元,同比增長17.45%,比1~10月(17.74%)微降0.29個百分點,呈趨穩態勢。從當月投資趨勢看,波動較大。11月當月投資增長15.85%,比10月增幅(26.32%)回落10.44個百分點。
進口下降 貿易順差持續擴大 總體來看,2013年我國機械工業進出口增幅仍低于全國外貿。去年1~10月,機械工業實現進出口總額5500億美元,同比增長1.88%,比1~9月提高0.9個百分點。
與全國外貿相比,1~10月機械工業進出口增速1.88%,低于全國外貿(7.6%)5.72個百分點,其中出口增速4.62%,低于全國外貿(7.8%)3.18個百分點,進口增速同比下降1.34%,低于全國外貿(7.3%)8.64個百分點。
受進口下降影響,貿易順差持續擴大。1~10月機械工業累計貿易順差593.6億美元(去年全年539.9億美元),順差增長過快。其中農機、工程、文辦、石化、重型、電工、機械基礎件等7個行業順差合計978.21億美元。電工行業占比36.26%、石化占比26.86%,兩個行業合計順差占比達到63.11%。
此外,1~10月內燃機、儀器儀表、重型、食品包裝機械、汽車及其他行業合計逆差384.63億美元,其中汽車行業占比48.71%、儀表行業占比32%,兩個行業合計占比80.71%。
b 特征: 創新步伐加快 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
2013年機械工業實現了緩慢回升、溫和增長和平穩發展。蔡惟慈說,行業發展總體特征為:穩、調、升、降。
特征之一:穩 2013年前三季度主營收入增幅為12.60%,比上年9.8%的增幅回升2.8個百分點,利潤增幅13.39%,比上年5.18%的增幅回升8.21個百分點。可見行業景氣在緩慢回升。
但與“十五”、“十一五”25%以上的年均增速相比,2013年12%左右的增速確實比較低;5月以后增速在12%上下波動的幅度不到1個百分點,則可謂相當平穩。
特征之二:調 行業形勢分化,與消費、信息化等關系密切的行業發展速度明顯快于典型的投資類產品行業。這一點明顯地體現于各分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同比增速對比中。并且從中可以看出:總量比重最大的汽車行業2013年增速較快,是助推機械工業增速回升的主要行業;農機、儀表、基礎件等子行業增速也都高于機械工業平均增速。
與之相對應的是,典型的投資類產品行業如工程機械、機床、重型機械、發電設備等形勢則普遍較差;其中有些行業產量未必下降,但主營業務收入下降、利潤下降更為明顯,“活沒少干,效益大幅下滑”。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這些行業產能擴張嚴重過度,一旦市場趨冷,競爭愈加激烈,產品價格劇降,導致效益大幅下滑。
與消費關系密切的行業景氣度明顯好于投資類產品制造業,這一現象給予行業的啟示是:在國家政策引導下,“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正在加大。今后機械工業的結構調整方向應關注和適應這一變化趨勢。
從主要產品產量情況看,去年1~9月累計,約58%的品種產量增長,42%的品種產量下降。其中:農機和內燃機產量呈快速上升態勢,但預計四季度增速將趨緩。
工程機械主要產品雖然1~9月累計產量仍為負增長,但下跌之勢已趨緩見底:挖掘機、裝載機、壓路機、混凝土機械、電動叉車等8、9月當月產量均已實現正增長;業內骨干企業普遍轉變前兩年的激進銷售模式,加強風險管控,開始追求“有質量的增長”。
工業自動化儀表、分析儀器、汽車儀表產量增長,電工儀表下降;文化辦公機械主要產品產量下降;空分設備、印刷機械、塑料機械產量下跌;氣體壓縮機、石油鉆機產量增長;礦山機械、金屬軋機產量下降;起重及輸送機械產量增長;機床行業主要產品產量仍以下跌為主;電工行業水電設備、燃氣輪機產量增長,火電、風電設備下降,變壓器產量小幅增長;軸承、液壓件產量下降,模具、緊固件、工業鏈條產量增長。
特征之三:升 在市場倒逼機制作用下,機械工業的轉型升級已艱難起步。蔡惟慈表示,2013年雖有一些進展,但不宜評價過高。全行業要真正進入良性發展軌道尚需堅持不懈地長期努力。
一是外延擴張顯著降溫。機械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增幅不但持續大幅回落,而且現在已明顯低于同期全社會和全部制造業。這說明機械工業產能擴張熱已明顯降溫;當然也反映出當前機械企業對未來預期不高,信心不足。
二是創新日趨升溫。表現之一是攻高端、夯基礎,努力推進產品結構升級。為應對傳統產品需求下滑的挑戰,許多企業致力于新產品開發,通過發展高端產品去開拓新的市場空間。
表現之二是高端裝備自主化開始向縱深領域推進。以特高壓輸變電設備為例,出線裝置、高壓絕緣套管等長期受制于進口的關鍵零部件正在逐漸取得自主化突破,主機企業開始擺脫被外商索以超常高價的被動局面。國產數控機床在航空和汽車領域的應用也開始有突破。
表現之三是開始重視創新能力建設,研發試驗室建設投入明顯加大。為掌握產品創新的主動權,提高核心競爭力,越來越多的行業排頭兵企業,開始大力度地投資于企業研發試驗室的建設,力圖打造在同行業中領先的研發試驗能力。在快速提高的人工成本壓力下,企業的自動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改造快速升溫。
此外,“機器換人”、自動線換人、信息化增效,在浙江等東部沿海地區正快速升溫,蔚成風氣,帶來的不僅是抑制人工成本的過快上升,而且促進了生產效率、加工質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節能減排日益受到重視。2013年10月10日中機聯召開了全行業的節能減排大會。數十家企業交流了各自在節能減排方面的經驗和做法。節能減排、綠色制造不僅是為了響應國家的號召,而且也是機械企業應對危機的重要舉措。
產業集聚在市場倒逼之下升級。為提高生產效率和提高附加值,專業化分工不斷深化,產業鏈不斷延長,在最終產品需求并未大幅增長的背景下,出現了新的增長點。
特征之四:降 在需求趨緩、產能過剩、成本上升、價格下行壓力下,機械工業利潤率近幾年來持續下降。2013年利潤總額雖恢復增長,但利潤率仍在下行,對此應給予極大關注。
進入“十二五”以來,機械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速逐年下行,而實現利潤增幅下降速度則更快,因此主營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