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11 日下午,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中塞友好醫院外科病房里,ibrahim 向中國第二十批援塞拉利昂醫療隊豎起了大拇指,并表示感謝說"chinese doctor, thank you!god blessing you!"
原標題:非洲患者豎起大拇指!一臺手術停電兩次援塞醫療隊用手機照明
9 月11 日下午,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中塞友好醫院外科病房里,ibrahim 向中國第二十批援塞拉利昂醫療隊豎起了大拇指,并表示感謝說"chinese doctor, thank you!god blessing you!"
今年來,中國(湖南)第十九、二十批醫療隊員愛心接力,通過三次手術讓他重返健康。
2018 年3 月,ibrahim 因乙狀結腸扭轉壞死急腹癥收入中塞友好醫院外科病房。他的主治醫生——中國第十九批援塞醫療隊熊幫文主任,冒著缺醫少藥的風險,急診為其做了乙狀結腸切除術并降結腸造口術。在醫療隊的精心照料下,順利出院。
降結腸造口術是一種大便改道手術,在腹壁上解大便,非洲天氣炎熱,氣味難聞。ibrahim 年僅30 歲,是家中主要勞動力,在肚子上解大便對于一個青年男性來說是很痛苦的事情。7 月20 日,他再次來到中塞友好醫院,希望中國醫生和中國醫療隊能幫到他。
來自湘雅二醫院的普通外科專家段倫喜副教授接診后,決定為其手術,以改善他的生活質量。7 月23 日,ibrahim 第二次進手術室。段倫喜副教授請示并會同隊長李勁東副教授,和多名醫療隊隊員一起,包括陽建福,文霆,許晚紅醫生,麻醉師侯長征,洗手護士張小瓊,當天為ibrahim 做了結腸造口還納術。術中腹腔內多處粘連,因為第一次手術結腸壞死太多,結腸短了近40cm,手術難度很大,手術奮戰5 小時。術后吻合口愈合良好,沒有發生腸漏。
因術后營養差,出現了低血鉀、切口感染、腸麻痹及嚴重腹脹。7 月29 日凌晨1 時左右,ibrahim 如廁時劇烈咳嗽,腹壁切口裂開,小腸漏出腹腔外,嚴重威脅生命。得知情況的后,醫療隊立即組織急診手術,手術從凌晨2 點開始到第二天早晨七點結束,伴隨術中兩次停電,醫療隊員們將ibrahim 從死神手里搶了過來。
術后,ibrahim 營養極差,醫療隊決定免費為ibrahim 提供僅有的幾瓶白蛋白、氨基酸及脂肪乳。在醫療隊及塞方醫護人員的精心護理下,ibrahim 的病情逐漸好轉。
段倫喜副教授介紹,在缺醫少藥的塞拉利昂,這是很大很復雜的手術。開展此類手術,醫生可能要冒很大的風險和加倍的付出,才能保證患者術后能順利的康復。兩批醫療隊的拉力救治,彰顯了醫療隊作為中非友誼友好使者的大愛仁心。
來源:鳳凰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