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人海戰術成長為“世界工廠”的中國也將面臨計劃生育政策導致的勞動力不足和人工費上漲問題,中國“世界工廠”的寶座正受到東南亞的威脅。中國將通過積極利用機器人來成為最尖端的生產基地。
2011年,全球多用途工業機器人銷售比上年增長38%,達到166028臺。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市場上的工業機器人銷售也大幅增長。“十一五”期間,多用途工業機器人在中國市場的銷量翻了兩番;2011年銷量比上年增長51%,達到22,577臺,占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的13.6%,已經成為推動全球工業機器人銷售增長的重要力量。
工業機器人是集機械、電子、控制、計算機、傳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學科先進技術于一體的自動化裝備,代表著未來智能裝備的發展方向。推進工業機器人的應用和發展,對于改善勞動條件,提高產品質量和勞動生產率,帶動相關學科發展和技術創新能力提升,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發展方式轉變和工業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在某些關鍵技術上,還缺乏整體核心技術的突破,具有中國知識產權的工業機器人則很少。
1、基礎零部件制造能力差。盡管我國在工業機器人的相關基礎零部件方面已經有了很好的基礎,但是無論從質量、產品系列方面,還是批量化供給方面都與國外的產品有較大的差距,特別是在高性能交流伺服電機和高精密減速器方面的差距尤為明顯。
2、中國的工業機器人沒有形成自己的品牌。目前,盡管已經有一批企業在從事工業機器人技術的開發,但是都沒有形成較大的規模,缺乏市場品牌的認知度,在機器人的市場方面一直面臨國外品牌的競爭壓力。
3、國家在鼓勵工業機器人產品研發方面的政策很少。日本政府為了鼓勵企業生產和使用機器人制定了相關的扶植和激勵政策,極大地促進了工業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和工業機器人推廣應用。
4、需要開展關鍵技術研究。工業機器人技術盡管發展得相對成熟,但是工業機器人技術也在不斷的發展,需滿足不同產品需求的新的機器人構型,如具有力覺、機器視覺及多種傳感器的機器人運動控制技術等。
工業機器人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中國制造業面臨著與國際接軌、參與國際分工的巨大挑戰,需加快工業機器人技術的研究開發與生產,利用機器人技術提升我國工業發展水平、從制造業大國變成制造業強國,從而成為全球第一工業機器人大國。
如今,我國已對智能裝備、高端裝備制造業制定“十二五規劃”,但未來在具體的優惠、扶持政策方面應該進一步跟進。國家應當進一步從戰略層面鼓勵機器人科研和產業化應用,增加機器人產量和降低價格,從而減少企業以機器人取代人工的成本,實現向新生產模式的轉型,并形成國際性的機器人企業品牌,彌補與西方的差距。
來源:中國機床商務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