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西上饒縣被納入營養改善計劃國家試點范圍,可直至今日該縣營養餐配送項目歷經三次招標,依然遭到諸多質疑。該項目招標中標結果兩次被撤銷,甚至引發兩場官司。這個涉及28所中心小學5萬余名學生的“課間餐”采購配送項目,在招標過程中屢屢發生問題,個別荒唐的現象更是令人咋舌。(9月4日中國江西網)
官方發布招標文件中“食品主要技術指標和要求”一項,對于“鴨腿”注明要符合gb/t23568《國家標準》。然而,此標準卻是國家工業機床標準而非食品標準,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嗎?更讓人大跌眼鏡的是,當地教體局竟然稱,“這不影響投標人編制投標文件,也不會對投標結果造成影響。”
問題的蹊蹺之處更在于,雖然有企業發現國標不對后放棄了投標,并就此多次投訴和舉報,卻有4家企業參與了項目開標,其中一家公司更從中勝出。這些公司是如何按照機床標準生產學生吃的鴨腿?而在上饒縣財政局認定招標結果無效,責令教體局重啟采購程序之后,當地法院卻判決財政局撤銷該處理決定。法院的依據又是什么?諸多詭異細節的背后,清楚地顯現出多方利益的博弈,營養餐營養不營養、安全不安全已然無人顧及。
撇開上饒縣營養餐招標流程、官司等諸多問題,僅從用機床標準采購鴨腿的“筆誤”及其招標過程的一波三折,就不難看出,這里的學生營養餐儼然成了有關方面覬覦的“唐僧肉”,制度、規則、良知、責任在利益面前頻頻失守。國家實施營養餐計劃原本是為了讓孩子們吃飽、吃好,為了讓下一代能夠健康成長,某些企業、部門卻打起了歪主意、使出了歪招,甚至公然挑釁法律權威,試問,難道你們的良心不會痛嗎?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