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產業雖然一直較為落后,但是在新能源化和自動化的新趨勢下,卻迎來了彎道超車的歷史性機遇。隨著汽車保有量的增長,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而且,新造車勢力崛起,中國車企正在走向世界,與高端智能為伍。
汽車行業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新能源汽車彎道超車
汽車產業迎彎道超車歷史機遇
相對于高鐵,中國汽車產業飽受詬病,關鍵的一個問題是當初眾多業界大佬不愿與華合作之際,德國大眾伸出了橄欖枝,合作的前提是轉讓技術所產轎車只能在中國本土銷售,說白了就是沒有自主知識產權。當新能源汽車和自動駕駛技術蓬勃興起的當下,中國迎來了彎道超車的歷史機遇。
中國汽車保有量及市場規模近年來持續增長
進入新世紀以來,全球汽車產業,尤其是歐美市場的發展幾乎處于停滯狀態。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汽車保有量及市場規模近年來持續增長。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汽車銷量2887.9萬輛,同比增長3%,比美國超出一千多萬輛,產銷量連續九年領跑全球。其中,自主品牌乘用車共銷售1084.7萬輛,同比增長3%,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3.9%,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7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2017年全年,美國市場汽車總銷量為1724.59萬輛,同比下滑1.8%;英國2017年賣出了254萬輛汽車,不到中國的十分之一,但已經是歐洲第二好成績了;歐洲銷量第一的德國2017年新車銷量344萬輛,連中國的零頭都不到。
造車新勢力助力新能源彎道超車
改變的不僅僅是汽車數量,汽車的市場環境也在向著有利于中國汽車工業的方向轉變。
由于社會環保意識不斷增強,各國的排放法規日趨收緊,電動汽車的市場份額隨之大幅增加。預計到2020-2025年售出新車的60%以上將是電動汽車。而電動汽車的普及程度卻因地區而異,但中國將處于領先地位。歐洲的電動汽車比例將為25%,美日將明顯落后。
的確,得益于我國在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上起步較早,加上中國政府大力推進新能源汽車發展,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迅猛。中國政府在中國制造2025計劃中明確,中國將在自動駕駛和人工智能等領域走在世界前列。
2018年1-3月份,全球新能源乘用車銷量30萬臺,同比增速達到42%。其中,中國銷量達到11.65萬臺,同比增長113%。2018年一季度,中國新能源乘用車的世界份額達到39%,增速遠高于世界平均增長速度。
借著互聯網+和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東風,中國一大批造車新勢力如雨后春筍般遍地開花。蔚來采取高舉高打的戰略,從高端開始配合創新的商業模式建立新品牌,推出的首款量產車型es8定位高性能智能電動7座suv,直接對標特斯拉modelx;威馬則相對保守,首款量產車ex5定位大眾化高效智能電動suv,意在要打造一款不依靠補貼,大眾消費者也買得起、用得爽的國民智能電動車。
新能源風口下,零跑、奇點、云度、新特、拜騰、前途、愛馳、正道……造車新勢力越來越多。
得益于我國不斷提高的零部件制造水平,目前國內幾乎每家造車新勢力都秉承著正向研發的造車路徑,中國制造的零部件已足夠有實力與國外高精尖企業抗衡。從電池、電機,到電控領域,大部分自主品牌都掌握了自主研發的核心能力,完全有能力滿足時下市場和消費者的用車需求。
汽車的附加值提升利好中國車企,車聯網、自動駕駛、產業數字化、人機交互界面優化等新技術正在不斷成為消費者選擇中的必選項。這些技術,中國企業的起點比起西方同行更高,在近年互聯網+的熱潮下,自主品牌車企積極與互聯網龍頭企業展開合作,共同推進自主品牌車型高端化: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均參與其中。
中國車企正加速走向世界
中國車企深耕國內汽車市場的同時,也正在加速走向世界。2018年一季度中國汽車出口23萬輛,同比增長22.5%。其中,小轎車出口量為14.33萬輛,占汽車出口總量比重為68.86%;貨車出口量為3.65萬輛,占比17.52%;九座及以下的小客車出口2.72萬輛,占比13.06%;四輪驅動輕型越野車出口1188輛。縱觀2014-2017年我國汽車出口量情況,四年間出口量不斷增長,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4.94%。
隨著整車出口量的不斷擴大,一些車企開始在海外設立工廠、建立研發中心,并且組建實力強勁的海外研發團隊,以布局海外市場搶占全球市場份額。
長安、上汽、奇瑞、江淮、北汽、眾泰和比亞迪等一大批自主品牌也都無一例外,均在海外或建廠或建立研發中心。截至2016年,奇瑞汽車海外工廠數量已達到17個,產能21萬輛;2017年2月,江淮汽車在墨西哥建廠;2017年6月,上汽宣布在印度成立全資子公司,把名爵品牌引入印度……
汽車品牌高端化已是必然趨勢
新一代中國自主品牌正在擺脫曾經低端、廉價的形象,越來越多的整車廠已認識到研發高品質產品的必要性,并為此付諸行動。未憑借著龐大的市場以及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優勢,無論是現在還是未來,中國汽車品牌在高端汽車市場中的份額逐年增加已是必然趨勢。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