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產業和經濟的維度看,中國的集成電路產業,包括我們的創新現在處在什么狀態?未來是怎樣的發展趨勢?
如果要有一個觀點,我們首先提醒諸位,首先今年是世界集成電路誕生60周年。中國人認為60年是一個甲子,是一個輪回。而中國自1978年改革開放40周年,站在這樣一個時間節點,我們看全球的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包括中國未來的方向是什么?我們會不會面臨一個巨大的變化或變革?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我們來分析下是什么樣的機會?中國的半導體產業有沒有做好迎接未來發展機會的準備?
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現狀,份額不少實力較弱
首先,我們可以回顧一下數據,過去十幾年大家都認可中國是全球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最快的地區,沒有之一。過去十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平均增速是15%,如果從2000年18號文件發布,超過20%,同期全球是多少?不超過5%。
我們國家現在的地位,中興事件以后有各方的觀點,有人說好,有人說不好,有人說中國集成電路產業根本就不重要。
只能說當時在2000年的時候,中國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在全球占比是多少?0.8%。但是現在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在全球大概是占15%左右。
同時,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是加入了世界半導體理事會六個國家和地區之一,這個組織包括美國、日本、韓國、歐盟、中國臺灣、包括中國大陸。像聯合國所謂的有五常。我們現在集成電路產業的地位就是,世界六大集成電路強國或者強區之一,中國占據了一席之地。
其次我們看下產業結構,我記得九幾年的集成電路產業,第一產業中70%都是封裝測試廠商,我們中國只是作為低成本的加工基地。現在到了去年ic設計行業已經是產業鏈中的第一,是設計、封測、制造三部分當中第一大的行業。封測業的占比已經降到了不到40%,未來封測行業的占比還會進一步下降,芯片制造,包括ic設計的占比還會進一步上升,我們的產業結構在得到不斷的優化。
第三,企業實力也在不斷增強。ic設計行業發展非常快,全球前50大的ic設計企業當中,中國占了10家,反之就是中國前10大的ic設計廠商,全部進入了全球前50大的行列。
芯片制造業,中芯國際、華虹,是全球前十大的晶圓代工企業,封測領域,我們有三家上市企業,富士通、長電、天水華天,全部都是全球前五大的封裝測試企業。
同時看下我們的技術創新,無論是設計、制造、封裝、測試、設備、材料,在2001、2002、2003專項的大力的支持下,在企業的不斷努力下,應該說取得了非常大的長足的進展。
在資本層面,九幾年是什么狀態?很多專家講,參加很多會議,很多部委說你們集成電路行業重要,但是比你更重要的更多,鋼鐵,鐵路,煤炭都比集成電路行業更重要,事關國計民生的行業多了。因為當時一方面國家沒錢,其次各個行業都缺錢,于是集成電路行業的結果就是沒錢。
現在呢?大基金促進行業的發展,為什么?環境變了。第一,我們國家有錢了,第二,鋼鐵產能過剩了,煤炭都不用了,包括鐵路,高鐵也鋪的差不多了,四橫四縱。
為什么趨勢變了?大環境變了,不缺錢了,而且跟我們搶資源的這些行業都是處于產能三去一降一補,要去產能的行業了。所以為最近幾年有越來越多的資金投集成電路。
當然我們的差距也是明顯的,設計、制造、封裝、測試其實是全方位的。我們說講產業經常講所謂比較優勢,如說集成電路行業,美國設計行業比較強,韓國存儲器比較強,中國臺灣地區晶圓代工比較強,日本的設備、材料比較強,人家都有自己的比較優勢。現在大家對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要求是什么都要強,每一個領域不是第一,你就說中國半導體行業做得不行,這是不公平的,我們要辯證的看待,我們現在半導體行業面臨的叫短板也好,困境也好,不要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你只看到了某一個點,你沒有看到整個行業,也沒有分析它的原因。
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機會在哪里
我們說60周年一個甲子,現在的趨勢是否發生變化?
首先在市場層面,全球市場還不錯,過去十幾年雖然增速不太快,起起伏伏但是最近幾年還有所回暖,每年增速將近5%,相對來說就像美國的gdp一樣,你能超過3%就不錯了,我們半導體行業能到5%就算可以了。
那么在中國是處在一個什么狀態?1.6萬億人民幣的集成電路市場規模,占了全球一半以上,就像處在中國鐵路20年前的狀況,供給嚴重不足,中國有1.6萬億的市場,每年要進口2億美元。
第二,一貨難求。中國芯片也是一樣,中興事件后美國又對44家中國企業限售,包括國內的晶圓代工企業去買設備,一定要明確不能用于軍事用途。
第三,摩爾定律。如何看待或如何評價摩爾定律。我個人認為摩爾定律推動了集成電路產業的技術進步,但是它推動了集成電路行業的創新了嗎?我個人認為沒有。
為什么?最近20年我們在集成電路產業看到了什么?
全球半導體行業,第一,企業越來越少,不斷的并購、集中化,芯片企業越來越少。
第二,過去幾年資本遠離半導體行業,為什么?因為摩爾定律就好比是一場科舉。什么叫科學?第一它有標準答案,你有24個月18個月,性能提高一倍,價格降低一半,它有標準答案。第二它是末位淘汰,它不是正激勵,它是負激勵。就是你做得不好,做得好也就這樣,你達到摩爾定律的水平,對不起做得不好你就淘汰出局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哪個投資商愿意投?
超越摩爾出現以后,第一全球半導體市場的天沒塌下來,市場反而回暖了。第二資本也回到了半導體行業。為什么?因為過去我們叫應試教育,現在我們是素質教育。摩爾定律失效,大家沒有標準答案了,可以有更多的可能性,可能是三代半導體,可能是人工智能,可能是二維材料,可能是mems,大家可以在橫向擴展出更多機會。這種情況下,恰恰是我們創新的機會來了,投資商也就回到半導體行業。
我們的觀點是超越摩爾恰恰是半導體行業創新的機會。
第三如果按照過去的老路再往下走怎么走?如果你沒有另辟蹊徑的話,你想趕超談何容易?我們半導體行業有句俗話叫先天不足,后天不補。本來就落后,你現在投資,比如說中芯國際研發投入23個億,三星的投入是多少?242個億,我們連人家零頭還不到,憑什么超越人家。
如果我們按照老路去往前走,那真的是中國半導體行業如果有創新,還是沿著過去所謂的摩爾定律去趕超,難度非常大。
什么叫新興市場,我們怎么趕超?
第一人工智能。我們說為什么這么關注?這么重要?市場這么大?我們說不是智能,我們看的是什么?是人工,你是爭奪人工的話語權,誰掌握了人工誰就掌握了人工智能未來發展的大的趨勢。
第二5g。我們看2017年中國十大ic設計企業,第一華為,第二紫光展銳,第三中星微電子,都是搞通信的,都是和2g、3g、4g一路走過來的。既然說5g有機會,我們未來國內的ic設計企業同樣有機會。我們在前4g的時代復制了三大ic設計企業,5g時代我們能不能孕育出更多更好的ic設計企業。
工業控制或者智能制造。這個其實我們說中國制造2025談的很多,美國甚至要拿這個打擊中國,核心是什么?還是智能制造,在這個領域中,對芯片孕育著巨大的需求。
智能網聯汽車。汽車行業是國家工業化最主要的或者說最重要的一個領域,美國、日本、德國,當時曾經全球三大工業強國靠什么?其中重要一個就是靠汽車工業,中國現在汽車工業不錯,世界第一汽車大國,產量相當于美國和日本的兩倍總和,但我們是大國,不是強國,恰恰是在智能網聯汽車或者說新能源汽車的帶動下,我們可能有機會帶動非常大的產業變革。在這樣的形勢下,芯片廠商能夠跟著分很大一杯羹。
最后消費類電子。其實消費類電子火過一陣,但為什么現大家談的比較少了?都沒形成規模。我們的觀點,現在是信息社會,那人獲取信息主要靠什么?有人做過統計,80%甚至90%人的信息靠什么?靠眼睛,所以在消費類電子領域同樣如此。市場前景最大,未來發展最好的是靠視覺靠顯示,所以未來我們提醒大家關注在消費領域最主要的還是看新型顯示,當然4k、8k是一方面,包括3d顯示,像激光,現在包括華為、小米、蘋果新的手機都推出了三維自拍,帶動了激光測距芯片。所以未來在消費領域還是圖像最值得我們關注。
來源:與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