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現場(攝影 徐建華)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楊明 沈仁平):9月7日,綿陽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與中國(綿陽)科技城工業技術研究院聯合舉辦科技成果發布會,會上成功發布了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機械制造工藝研究所(簡稱:中物院六所)的重大新型成果,包括精密儀器與高端裝備,精密部組件及制造、檢測和信息化服務三個方面。
中物院六所從事國防尖端產品設計、生產、裝配和工藝技術研究的綜合性研究單位,在職職工一千余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占40%。其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200余人,技師和高級技師170余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30多人。擁有光學工程博士學位授予權和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其在精密超精密制造、高端工藝裝備研發與測評、特種加工、少無余量成型、功能材料制備、熱處理、表面工程、理化分析與無損檢測、精密測量、制造信息化等技術領域具有較強實力。先后榮獲部委以上科技成果獎200余項,其中全國科學大會獎3項、國家發明獎6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8項,為國防尖端科技事業的發展和國民經濟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中物院六所規劃發展處處長王亞軍對本次發布的精密儀器與高端裝備、精密部組件、檢測和信息化服務三個大類的新成果進項了詳細介紹。
中物院六所自主開發的替代進口產品高速小型復合分子泵,可為儀器提高潔凈的超高真空環境,具有抽氣性能高、氣氛潔凈、可連續工作等優點。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科學儀器對分子泵的體積、抽氣性能、振動、噪聲和可靠性等提出了嚴苛的要求。目前,儀器專用的小型復合分子泵被國外少數公司壟斷,價格高、供貨周期長,嚴重制約了國產儀器的可持續發展。中物院六所主持攻克了無位置傳感器高速永磁電機驅動、柔性轉子高速穩性控制、陶瓷球軸承延壽等關鍵技術,研制了無位置傳感器高速永磁電機控制器、粘彈性減振墊、陶瓷球油承微油潤組件等關鍵部件,開發了dn63型、dn40型和多口型復合分子泵樣機。經過第三方測試,綜合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多家儀器廠家進行了運行試驗,真空度、穩定性、振動和噪聲等指標均滿足應用要求。
此外,四極質量分析器、精密轉臺等精密組件已具備系列化定型產品的研發和生產能力,實現了對國外產品的替代,部分指標優于美國等發達國家技術水平。
中物院六所的國家機床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四川)作為第三方國家級質量監督檢驗機構,具備開展各類委托檢驗和監督檢驗任務的資格,專門從事于機床裝備性能檢測、評價,是我國西部地區和軍工體系內唯一的機床產品國家質檢中心。其理化分析與無損檢測實驗室,通過了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和國防科技工業實驗室認可委員會的雙重認可;具有x射線檢測和超聲檢測ⅲ級資質證書。
其信息化服務成果,制造信息化已構建制造過程信息化管理平臺,將先進的信息技術與企業管理需求相結合,為制造企業提供完整的從設計、工藝、制造到管理的信息化整體解決方案,幫助企業通過信息化和數字化手段提升管理效益。
來源:國際在線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