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融媒體9月7日訊近日,解放公園涵秋橋附近的一處供游客休息的空地完成了改造,石桌椅下的地面用枯木廢料鋪就,走起來舒適,雨天還能防滑防泥。
長江日報記者走訪數日發現,各種廢棄物在武漢的公園里物盡其用,找到“新家”。
建筑垃圾做長椅,節約環保
漢陽公園廢舊竹子做的籬笆 通訊員楊懿 攝
每年秋冬季節,各公園產生大量的枯枝敗葉。解放公園、常青公園、青山公園、南湖幸福灣公園用粉碎機將其打碎,改良土壤。沙湖公園用枯死的樹木和竹子制作便民掛衣架、置物架。漢陽公園、解放公園、青山公園用老竹子搭建籬笆,用小樹樁做樹圍,保護景觀植物。常青公園用修剪下來的樹干切片做成植物科普名片。
解放公園用建筑垃圾搭建的長椅 通訊員葉向東 攝
公園施工產生的磚塊、水泥等建筑垃圾也被充分利用。解放公園用建筑垃圾搭配鐵絲網和木板做成長椅。沙湖公園用廢棄磚石、鵝卵石、鐵絲網做的夢想花園景墻護欄,也可用作游客休息的長椅。
解放公園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園的枯木利用率達到30%,建筑垃圾的利用率為25%。
后襄河公園更是想出妙招:將游客留下的煙頭收集起來,用清水浸泡后稀釋殺蟲,效果很好。該園負責綠化養護的張浩稱,一年可省幾千元購藥費用。
舊機械零部件做雕塑,復古懷舊
戴家湖公園廢棄機械零部件做的雕塑 通訊員郭焱華 攝
6日,長江日報記者在戴家湖公園看到,五組大型主題雕塑《突破》《封存》《歲月》《力量》《歷史的回音》引人注目。該園負責人介紹,這些雕塑是以青山工業建設時期的廢棄機械零部件為材料進行的再創作,利用工業零部件的設計美感,通過新組合形式,體現青山的工業歷史文化特色。
該園內的指示牌都由紅磚砌成,鋪路和造景使用的20余萬塊紅磚來自青山區舊城改造中拆除的建筑。
和平公園濕地園廢棄枕木做的汀步 通訊員郭焱華 攝
在和平公園的濕地園,汀步(步石的一種,在淺水中按一定間距布設塊石,微露水面,使人跨步而過)用廢棄的鐵路枕木打造。
專家:廢棄物再生利用體現了城市文化
湖北大學環境資源學院教授、旅游規劃專家胡道華稱,世界上沒有廢物,只有放錯位置的資源。各種廢棄物在公園里得到再生利用,代表了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也幫助公民樹立環境意識,培養環保情懷;還體現了城市文化,彰顯當地的歷史。(記者賀方程 通訊員葉向東 郭焱華 喻夢 彭惠 程思露 陳琳 楊懿)
【編輯:付豪】
來源:武漢門戶首頁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