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項目開工 可容納逾百個研發團隊
打造世界級機器人小鎮
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項目效果圖
項目昨日動工。
●項目占地6.5萬余平方米,建筑總面積高達11.3萬平方米,分多個功能區域
●預計2020年建成投用
在智能機器人產業培育方面,松山湖已實現從0到1再到n的迅速升級!東莞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項目昨日正式奠基并開工,該項目將可容納100多個研發團隊。作為東莞市重點項目工程,預計在2020年投入使用,屆時將有望打造成世界級機器人產業園區和產業小鎮。
該項目位于松山湖高新區內,占地6.5萬余平方米,建筑總面積高達11.3萬平方米,分設綜合區、研發孵化區、粵港機器人學院和國際機器人研究院,以及中試車間、創意生活區等多個功能區域。其中綜合區囊括會議中心、圖書館和展覽廳等,這樣的配套在高新區的“園中園”中是比較高端和“另類”的,也可以看出松山湖對智能機器人產業的格外重視。
今后這一園區將專注于機器人和智能硬件方向,重點圍繞工業4.0、農業4.0和智慧城市等板塊發展,形成集技術研發、創業孵化、人才培養與生產制造,以及終端應用、展示展覽、會議論壇和休閑娛樂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機器人產業示范園區。預計在2020年建成投用,屆時可容納100多個研發團隊。
“3年前,一個產學研結合的新型研發機構在松山湖誕生。3年后,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從0到1再到n,出現了不少優秀團隊。”該基地創始人李澤湘教授如是說,現有場地已經不能滿足發展需要,因此迫切需要為有想法的年輕人打造一個更合適、更美好、功能更齊全的園區。
李澤湘表示,相信幾年后,一批全球領先的核心技術、全球有影響的產品,或是國際知名的科技公司將從這里誕生,從而走向全國、走向世界,而松山湖也有望成為有全球影響力的機器人產業集聚區。
機器人產業“小氣候”已形成
3年前成立的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實際上就是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項目的“發動機”,重在聯結多地高校、研究所和上下游供應鏈等資源,同時專注機器人及相關行業的創業孵化,打造出“基地+基金”這一全國獨特的完整機器人生態體系。
3年來,機器人基地積極推動科技平臺建設,相繼獲批省新型研發機構及市級孵化器,并成功成為省示范性創業孵化基地,是東莞市第一個獲得此殊榮的創業孵化基地。
截至目前,基地孵化實體80余家,成功引進53家創業企業和32個創業團隊,其中27家創業團隊成功孵化成公司,總產值超過19億元。此外該基地還攜手東莞理工學院、廣東工業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四方合作共建粵港機器人學院,重點培養機器人和高端裝備技術方面的工程師和領軍人才。
“從整個基地的創業情況來看,團隊的創業成功率高達80%,這在世界范圍來看都是一個奇跡。”李澤湘說。
李澤湘認為,松山湖周邊產業配套非常完善,這也使得松山湖逐步成為機器人創業者的首選地之一,包括藍思科技和順豐領銜的大數據公司,在其團隊的引薦下,都希望來東莞實現更大的發展。
“除了工業機器人外,服務機器人的產業空間也非常大。” 李澤湘強調,“如果有好的團隊,產品和技術能解決某個領域的痛點,那么東莞在這個領域也很有發展前景。”畢竟東莞已經在機器人領域集聚了一批年輕創業者,許多創業團隊的發展速度驚人,在產品研發過程中這些創業者相互之間也會有互動,已初步形成了機器人產業“小氣候”。
相關
松山湖將打造新材料產業社區
特設120億元基金 將引進更多高端人才項目
在為新興產業大手筆“輸血”的同時,還要深耕厚植新材料這一產業“新貴”。記者昨日從松山湖高新區有關渠道獲悉,20余家入駐光大we谷三期的企業獲頒入園鑰匙,雙方將共同打造新材料產業社區,并逐步形成新材料產業集聚。
光大we谷作為綜合性產業園,是廣深科技創新走廊東莞段85個市級創新項目之一,目前已引入了超過200家企業。其三期建筑面積共13.6萬平方米,重點致力于東莞市新材料產業社區構建,并逐步強化和形成新材料產業集聚,推動松山湖乃至東莞的新興產業發展。
為此,該園區還特設了規模高達120億元的產業基金,整體分為園區配套直投基金、產業細分基金、產業并購基金,主要面向新材料、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和新能源等主要領域。除了重點關注園區項目外,同時也將輻射全國。
來源:東莞報業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