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排污,污染環境
2013年隨著公眾對霧霾天氣的關注,無論各地媒體還是相關監管部門都加大了關注力度,作為重點污染源的鋼鐵行業,也頻繁作為負面教材在各媒體亮相。隨著新一屆政府對治霾的重視,環保部門對主要污染地區的鋼企展開了多次環保檢查,但每次查處后效果甚微。
產能嚴重過剩,產品結構不合理
2013年全國粗鋼產能已達10.4億噸,產能利用率僅72%,明顯低于正常水平,而國內市場粗鋼消費量達8億噸,呈現產能嚴重過剩狀況。由于總量過高,加劇了國內市場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市場價格低位震蕩,企業經濟效益下滑。低水平、落后產能的大量存在,和盲目重復建設,導致中低端鋼比例較高,高端鋼材匱乏,產品結構不合理。
鋼鐵庫存量大,利潤大幅下滑
截至2013年底,全國鋼材社會庫存量達1300多萬噸,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9.06%,3月以來,鋼市經歷了近9個月的去庫存化過程,全年鋼材的社會庫存幾乎保持了持續下滑態勢,巨大的庫存量將對鋼價產生影響,也成為去年鋼價環比下跌的重要因素。鋼鐵產能過剩,庫存量大,價格下跌,導致鋼鐵利潤大幅下滑,2013年鋼鐵企業平均噸鋼利潤僅為0.62元。
布局不合理,增加生產成本
我國鋼鐵企業大多分布在靠近資源和大中型城市的內陸地區,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會增加處于人口密集和風景名勝區鋼鐵企業的生產成本。從區域布局看,環鋼廠地產能過多、其他地區產能不足,必然會導致主要消費地區的供需矛盾,從而降低鋼鐵企業生存發展能力。為了更好契合可持續發展戰略,減少生產成本投入,鋼鐵行業應該進行合理的布局調整。
產業集中度過低,國際競爭力弱
2013年全國有1000多家鋼鐵企業,排名前10位鋼鐵企業鋼產量僅占全國的39.4%,同比下降6.5個百分點,而美國、日本和歐盟排名前4位的鋼鐵企業鋼產量在本國的占比均超過60%。較2015年我國前10家鋼鐵生產企業產量要占到全國產量的60%以上的目標仍有不小的差距。據卓創統計,寶鋼在全球鋼鐵份額僅占7%左右,也就是說國內沒有一家鋼鐵企業能夠與全球其他幾大鋼鐵企業相競爭。
面臨上述諸多問題前提下,2014年鋼鐵行業要進一步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計劃,增強行業環境保護意識,鋼廠方面應加快淘汰落后產能速度,推動行業節能減排、增加產業集中度并做好產品升級工作,才能使整個鋼鐵行業逐漸擺脫窘境。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