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數據顯示,蘋果公司用了15個月才完成從8000億美元到10000億美元市值,而亞馬遜只用了3個月的時間。
強者恒強,據cnbc報道,亞馬遜本周二股價突破1萬億美元,成為繼蘋果公司后第二家市值超過1萬億美元的上市公司。
這也已經是亞馬遜股價連續7天上漲了。
以周二盤中高點計算,亞馬遜市值在過去7天中增加了720億美元。今年,亞馬遜股價累計上漲超過50%,過去5年,亞馬遜股價更是翻了6倍。而亞馬遜的市值從0億美元突破如今的1萬億美元,也僅僅用去了165個交易日。
彭博社稱,美國已經242年沒有出現過市值萬億美元的公司了。此前,先一步在8月2日跨過萬億門檻的蘋果,以相對穩定的速度用了將近38年的時間里走完“征途”;而亞馬遜僅用了21年。
與此同時,蘋果在跨過萬億門檻后,市值只漲了約10%,而亞馬遜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內,市值增長約1100億美元,股價上漲超過250美元。
baron capital的分析師ashim mehra在此之前也曾向cnbc表示,亞馬遜的市值可能在三到五年內翻一番,達到約兩萬億美元。
這樣一來,盡管蘋果公司成為第一家突破1萬億美元的公司,但沖擊2萬億美元市值的贏家很可能是亞馬遜。
21年筑就萬億美元公司
去年年初,亞馬遜市值只有谷歌七成左右,排名全球第五;去年7月,亞馬遜市值突破0億美元;今年2月,亞馬遜市值首次超過微軟;今年3月,亞馬遜以7680.409億美元的市值超過谷歌母公司alphabet,位居全球第二。
而就在今年7月,亞馬遜市值首次突破9000億美元,股價漲到1858.88美元;8月30日,亞馬遜股價超過2000美元;如今,亞馬遜市值終于超萬億,股價一度達到2050.50美元,創造了盤中新高。
但回顧起來,1995年的亞馬遜只賣一樣東西:書。其創始人貝索斯借由之前華爾街的工作經歷,將賭注壓在了書--這個最具“網上購物”潛力的商品上。
開業第一周,這家以世界最大河流命名的公司就為美國全部50個州和其它44個國家的消費者提供了一個新的購書渠道。
“任何書,任何人,任何地方”,是亞馬遜最初開拓市場的利刃。從最初只有貝索斯和他妻子兩個員工,到讓員工拼命工作,到圣誕節時候人手不足,亞馬遜只用了3年。
從1996年的18萬顧客發展到100萬,亞馬遜用了不足一年。到了1998年,公司收入已經達到6億多美金。1997年,亞馬遜甚至在沒有盈利的情況下,成功上市,并且融到了540億美金。
到了2018年,亞馬遜已經以一億prime會員數量覆蓋了美國64%的家庭。
不過,亞馬遜一直將自己定位為一家科技公司,自2002年開始,亞馬遜推出了自己的的網絡服務aws,服務主要集中在數據儲存和計算機資源整合,并將各種信息售賣給開發者和市場營銷人員。
2006年,aws又引入了云服務,至2012年,1%的北美互聯網流量都歸于亞馬遜的數據中心。
而在ai產業崛起的浪潮里,亞馬遜也不甘落后。alexa以其開放的平臺,多樣化的技能,不斷地在語音助理領域拔得頭籌,智能音箱echo至今仍占據美國將近一半的市場份額。
對比同樣已經跨入萬億美元俱樂部的蘋果,海外媒體這么形容兩者的股價走勢:如果說蘋果公司是“步行到”萬億美元市值,亞馬遜就是“踩彈簧跳過去”。
市場數據顯示,蘋果公司用了15個月才完成從8000億美元到10000億美元市值,而亞馬遜只用了3個月的時間。
就連股神巴菲特都在反思自己為何錯過了亞馬遜: “事實是,我從一開始就關注亞馬遜,我認為亞馬遜首席執行官貝佐斯所做的是近乎奇跡的事情,但問題是如果我認為某件事將會是一個奇跡,我往往就不會下注。”
亞馬遜的確創造了一個“奇跡”。
創新是“奇跡”之源
8月30日,亞馬遜全球創新策略及溝通副總裁paul misener表示:“創新是亞馬遜的dna,秉承‘顧客至尚’原則,我們從客戶需求出發,砥礪創新,不懼失敗。”
貝索斯也曾經說過,“我們從事的每一項新業務最初都被外界甚至是內部人士視為是一種干擾。他們會說,‘你為什么要在媒體產品之外進行擴張?你為什么要出國?你為什么要引入第三方賣家進入市場?’這些問題都很合理,但它們都有一個核心問題,那就是現行公司很難推出新舉措。這是因為即使它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們在很多年內對公司的經濟都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所以在大多數企業只依賴一兩個爆款產品時,亞馬遜卻把自己變成了包含電商、aws、alexa、全食超市、prime服務5大板塊的一整支軍隊。
根據2017年數據,亞馬遜占據了美國電商業44%的份額;并且過去的五年間,每年都會至少增長13%。
canaccord genuity分析師邁克爾-格雷厄姆(michael graham)也曾在研報上這樣寫道,扣除被收購的whole foods公司業績不計,亞馬遜公司電子商務業務增長率將近30%,這表明該公司的基本面仍然與以前一樣強勁,并且該公司的aws仍然是市場領跑者,上一季度的增長率幾乎加速到了50%。
此外,2014年,亞馬遜上線了內置alexa語音助手的echo智能音箱,如今,亞馬遜已經成為了智能音箱市場的領頭羊:今年,亞馬遜在全球智能音箱市場的保有量份額將達到約50%。
為了保持這樣的勁頭,亞馬遜2017年申請和獲得的專利數量再次上升,美國專利調查機構ifi claims office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亞馬遜在2017年獲得了1963項專利,比業內任何其他零售商都多。
事實上,亞馬遜去年的研發支出高達226億美元(比2016年增長41%),超過了微軟、英特爾、facebook甚至蘋果,排名全球第一。今年二季度,亞馬遜營收529億美元,研發費用140.06億美元,占比26.48%。
就連在2005年深陷亞馬遜業績困境時,貝佐斯都表示,從長期來看亞馬遜的科技投資最終將兌現(利潤),“現在是投資的關鍵時刻”。
當然,創新帶來的回報也是豐厚的,除了市值之外,其他地方也已經顯現出了效應。
摩根大通維持亞馬遜評級為“增持”,并將目標價上調至2200美元,還稱:“總的來說,亞馬遜依然是我們選股的優先選項。我們相信,任何營收趨緩的跡象都難掩利潤上行的趨勢。”
aws和ai變身“發電機”
現如今,亞馬遜也毫不掩飾地想把自己轉變成人工智能的“發電站”。
根據亞馬遜發布的半年財報,亞馬遜上半年115.47億美元的收入來自云服務,在第二季度, 該部門收入占亞馬遜營業收入的 55%,占到了總收入的 20%。
更重要的是,aws 是亞馬遜最賺錢的部門,占公司總營業收入的 65%。這樣的利潤率使亞馬遜能夠靈活地投資其他領域,也是亞馬遜業務持續增長的關鍵因素。
“亞馬遜比蘋果更具活力,因為 iphone 已經變得更加成熟。而亞馬遜的云業務是蘋果公司所沒有的額外增長動力,“亞特蘭大 synovus trust 的投資組合經理 daniel morgan 表示,他將亞馬遜的云服務描述為“皇冠上的明珠”。
但亞馬遜并不滿足于此。
在aws的基礎之上,亞馬遜還把眾多機器學習專家分散在亞馬遜各個部門,除了從事 aws之后,還有alexa 和 amazon go 商店等其他重要項目。
比如,亞馬遜就想把alexa打造成一個真正龐大的開發者平臺,并使其成為未來 app 上真正有用的語音技術。
如果亞馬遜能在這個領域取得成功,這個機會是巨大的。據分析師估計,到2023年,僅語音技術市場規模就將增長兩倍,達到180億美元。對市場和市場。
而據最新數據顯示,目前alexa在全球擁有超過00個技能、與20000臺設備兼容、并被超過3個品牌使用。同2018年初的4000臺設備和1200個品牌相比,alexa的進步飛速!
由此看來,alexa也必將會在未來成為亞馬遜業務持續高增長的堅實基礎。
此外,據《西雅圖時報》報道,2016年亞馬遜倉庫中使用的機器人大軍有30000個,到2017年這一數字增長到40個,這比北約成員國荷蘭的武裝力量還多。
身家等于4個馬云的貝索斯
當然,說完付出,也要看下回報:在亞馬遜市值突破萬億美元的那一刻,擁有公司16.3%股權的貝佐斯,以總股本4.88億股計算,貝佐斯個人財富達到了驚人的1780億美元。
這又如何比較?
貝索斯比長期占據全球首富寶座的比爾·蓋茨多出842億美元,比股神巴菲特的個人凈資產多了1380億美元,甚至相當于4.43個馬云的身家(402億美元)。
來源:鳳凰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